(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第二小學,內蒙古 阿爾山 137400)
“道德與法治”課是素質教育的代表性課程,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這方面經驗帶來諸多問題。因此創新教學方法就顯得格外重要,教師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教學經驗方面的不足。培養當代小學生的素質能力,教師要有機融合采用多種現代化教育方法,通過圖像、文字投影的方式,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立體,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一,通過故事創設情境。對于小學生而言,有趣的故事情節能更好地吸引其注意力,更好地將其引入學習情境中。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創設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故事成為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的載體,使小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將個人情感與知識結合在一起。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僅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而且成為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開發者與接納者。在使用故事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提高故事內容的創新性,讓小學生通過學習,更好地去觀察生活、感恩生活、認知社會,成為道德與法治的宣傳員。第二,通過圖片創設情境。小學生對新鮮的事物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如果能在課堂上添加一些有趣的圖片,就能有效地加深小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激發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第三,通過多媒體視頻創設情境。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調動小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性,進而激發起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構建更加高效的課堂。
第一,材料新,注重教學問題生活化。眾所周知,兒童道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生活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只有源于兒童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所以,教師要將目光轉向學生的生活,創設學生熟悉的環境,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發現生活中實際問題的積極性。第二,內容新,注重教學過程真實化。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目的是針對兒童道德成長的需要,引導學生認識規則,明辨是非,落到實處,最終內化為自身的良好行為。所以我們的教學過程要真實,選取學生真正面臨的困難,提出真實的困惑,表達真實的想法,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課堂中創設的情境,應當是真實的生活場景,是真情境;課堂中出現的思辨性問題,也應當是真問題、真思辨,不是作秀,更不是形式主義。第三,手段新,注重教學方式多樣化。低年級學生自控力、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都比較弱,教師可穿插使用故事、兒歌、動手游戲等多種方式,達到教學目的;不斷深入探究,力求課堂活而不亂,在提前預設的同時,做好隨時處理課堂突發事件的準備,不拘一格靈活教學。
新課標的要求是要建立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學習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扮演課程知識的引導者,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節奏,由原本的教師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轉變為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模式,這也是創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自由掌握課堂教學節奏,能夠把握課程知識重點,以增強對于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并且在這一過程中,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的道德素質得到全面發展,這也是為社會人才的培養做了良好的鋪墊。以人為本的思想主要是針對教師來說的,這也是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基本教學觀念。通常來說,相比于學生對教師知識層面的“佩服”,更多的是對教師的“敬畏”,這也是目前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經常見到的現象。但確定學生的主體位置以后,學生就會在這種教學過程中逐漸形成由原本的對于教師的敬畏轉變為對教師的尊重,從而在提升教學效果的同時,也能夠促進師生關系的進一步發展。教師也應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重點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對于學生不理解的課程知識的重點和難點,要對其進行深入解析,尤其是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來說,需要結合生活實際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關鍵點,更好地梳理課程知識結構。同時,能夠通過了解學生動態來設計更多的教學活動,以活躍課堂氣氛,從而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提升教學效果。
新課標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作了精確的定位,把它納入了小學教育體系的必修課程之中。高質量的教學內容不僅是相應素質教學的表現,還是影響學生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教學,既優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又實現了教學內容、方向、宗旨等內容的優化。一言以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對現有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將課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相融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學習《中華一家親》這一課之前,教師可以預先為學生布置一項任務,讓每個學生都要通過網絡搜索、書籍閱讀等方式選定一些經典的詩詞與故事內容等,并在了解相關知識深刻內涵的基礎上進行誦讀、研究。等到課堂教學正式開始,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經典朗讀活動,具體而言,學生先自由結組一一在同組同學面前朗讀,并推選出朗讀較好的學生當代表,然后各小組代表輪流上臺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朗讀,具體朗讀內容包括《出塞》《春望》《示兒》等愛國詩詞。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被經典朗讀活動所營造的愛國、護國、團結等精神氛圍所感染,從而對即將學習的課本知識產生強烈興趣,優化了學習效果。
有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是能夠全面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道德與法治教材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經歷,生活經驗,以及社會環境,家庭環境,不斷調整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會到遵守道德的重要性,促進學生道德成長,成為有益于社會、國家、人類和諧發展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