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陽江市陽西縣程村學校,廣東 陽江 529821)
前言:在農村地區,應試教育深刻地影響著孩子們,他們都希望能夠考取高分,在將來改變自身處境。雖然這樣的心理可以加強學習動機,但是他們學習帶有很強的功利心,不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經典的名著閱讀能夠平復學生的心理,讓語文走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所以,筆者想談談名著閱讀在農村地區的教學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農村地區各種新型電子設備和網絡小說也不斷涌現,學生們地閱讀方式逐步變為泛閱讀,并對一些網絡信息不加鑒別地全盤接受。由于受這些快餐式閱讀的影響,大多數學生們地閱讀習慣差,不善于帶著思考閱讀,并且對于長篇文章地閱讀耐心逐步消失。為了阻止學生盲目閱讀,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教師應該認識到名著閱讀的作用并且引導學生靜下心去進行經典書本地閱讀。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設置學生的閱讀心得分享以及正確引導學生利用手機和電視進行名著導讀的學習。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偏好,推薦相關書籍,讓學生選擇正確的書籍以及合理使用書籍,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向學生做一個硬性規定:“每個學生都要進行閱讀心得分享,這個閱讀分享環節在每天語文課上課的前五分鐘到10 分鐘左右,閱讀的內容主要是八年級書中所推薦的名著,分享的內容就是關于這本書中某個章節或者整本書的概括和你自己的思想。“語文教師這樣規定,不僅可以讓學生堅持閱讀還可以提升學生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此外,因為農村地區的學生普遍都有手機,那么語文教師可以創建一個公眾號,在這個公眾號發表學生所寫關于名著的閱讀心得,引導學生積極閱讀。最后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推薦有關該名著的電視劇,讓學生對其產生興趣。教師這樣巧妙引導,可以讓學生愛上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八年級的語文課本名著閱讀較多,學生學習起來也變得十分吃力。眾所周知,經典名著離學生所處時代遙遠并且語言文縐縐,讓學生覺得晦澀難懂。那么教師要引導學生查詢作者的背景資料,了解作者的經歷從而來理解文章。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要局限于課本上所呈現的單篇文章,要將作者的其他作品結合起來。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要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必須進行整本書閱讀,這樣才能全面地了解作者。最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進行名著閱讀時,不要囫圇吞棗,應該注意積累好詞佳句,遇到不懂的問題要查閱資料,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這樣才能讓學生的素養和內涵得以提升。
例如:在進行八年級上冊《背影》教學時,在課前可以推薦學生讀朱自清相關的文章《荷塘月色》《兒女》《匆匆》等讓學生了解朱自清的寫作風格和寫作背景,在課后的時候教師可以推薦與本篇文章內容類似的名著如龍應臺的《目送》《親愛的安德烈》等等;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收集好詞佳句的本子,將自己認為寫的好的句子摘抄下來,并附上原因,教師要求學生每個星期收集15 句。通過這樣的方法指導,可以讓學生構建起屬于自己的一套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名著。
活動對于初中生的道德和認知的發展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學生的天性都喜歡玩并且對有趣的事物產生強大的好奇心。那么教師應該借助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營造人人閱讀的氛圍,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天天閱讀的好習慣,感受閱讀的樂趣。那么教師可以創設閱讀角,名著朗讀比賽,閱讀分享,舞臺劇等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感受語文的魅力,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語文的人文性。
比如:在學完《背影》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劇本,進行角色扮演,演出朱自清和父親之間的情感。通過這樣的舞臺劇可以讓學生進入文字世界,深刻感受到朱自清對父親的愛和不舍。在學完《我為什么而活著》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朗讀比賽,讓學生增加語文語感,激發學生對名著的熱愛之情。除了課堂上的活動,學校的語文教師還可以每個月組織一次讀書日,在讀書日上,學生可以推薦名著以及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教師通過這樣各種讀書活動的舉辦,不僅可以幫學生舒緩學習的巨大壓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了解中國的優秀文化,增強自我的修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結語:綜上所訴,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的方法對學生會產生深刻的影響。農村語文教師應該正確認識名著導讀的作用,它能夠培養學生的人文內涵以及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所以語文教師應該通過合理地指導與運用各種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提高農村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