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實驗小學,河北 邢臺 054300)
生本課堂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是小學中年級數學“生本課堂”教學的要求。信息化教育資源對于生本課堂的開展有積極意義,把兩者進行有機結合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一些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看到課件很花俏,色彩過于鮮艷、亮華,分散學生注意力,或過于強調演示功能。我們在訪談和聽課中發現,有些教師從網上下載的課件,不辨識這些資源的適用對象與條件,不分析這些資源要實現的教學目標,只要發現課件名稱一致,課堂完全照搬。照搬來的課件沒有靜下心認真閱讀、甄別、分析、提煉,更沒有進行二次組織或開發。
有些數學教師在學習教育新理論以后,片面認為課堂教學都“以學生為中心”,在實際教學中不顧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特點,片面貫徹這一理念,違背了生本理念,把主體回歸的課堂變成基于資源的主導。
有些數學課上學生像看電影一樣,只看屏幕,不看老師,使“師生互動”變為“老師表演”。有的數學課件只是純粹把教案搬上屏幕,以“電子白板”代替“黑板板書”,上課教師只需點擊鼠標,對其他教學手段置之不理,使課堂由“人灌”變成“機灌”。這樣做只是簡單應用計算機的演示功能,教師成為播放員,學生成為觀眾。信息化教學資源固然可以節省教師作圖、板書時間,加快課堂節奏,增加課堂密度,但有時欲速則不達。當學生思考這一頁問題時,屏幕已經顯示下一頁內容,或者學生解題時,屏幕上顯示出標準答案——解題思路、步驟、結果,學生可能會放棄自己的思考,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
我們運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方法不能絕對化、簡單化,有的課整節課,黑板上干干凈凈,都用多媒體代替了。這樣應用不僅使學生眼花繚亂,還削弱了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感染力,阻礙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揮,影響學生想象力和思維力發展。
當教師過多地把精力集中在課件演示之中后,學生動手操作實驗時間就會相對減少。這樣會導致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質量下跌,所以在運用信息化教學資源輔助教學時,要加強學生動手操作實驗能力的培養及基本知識、基本公式形成過程的掌握訓練與口頭表達訓練,對學生今后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會激發學生對學習的喜愛,讓學生轉變對數學學習枯燥無味的偏見。小孩子喜歡繪聲繪色的課堂,老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點來幫助教學的進行在授課時選取學生感興趣的點進行放大,用幾分鐘的帶有娛樂性的導入可使學生更有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不僅活靈活現、動靜結合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領悟,教學不應該拘泥于傳統的書本知識。比如,學生在學習“物體的平移”時,如果單靠老師口頭講述過于單調,此時老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提供教學資源,老師可以用投影的方式來動態展現這個過程,也可以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一些動態的效果來豐富課堂。
好的課堂設計應該是重難點突出的,一節數學課知識點多,小學生知識接受能力有限,老師應該樹立重點、難點。教學知識點有比較形象的也有比較抽象的,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軟件來有效進行重難點的不同教學,突出教學的重要知識點與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這樣不僅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還可以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小學高年級已經涉及到稍微復雜些的數學知識了,如果單靠老師的講解,學生會難以理解難以想象具體的細節,教學過程中可以設計不同的教學環節,讓學生首先觀察找出一些圖像,在逐漸的理解課堂所要講授的抽象知識。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一方面解決了教學的難點問題,讓學生有效接受知識,另一方面還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的發展。
老師在對學生完成課堂教學的知識輸送后,應該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一些聯系來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對學習能力的培養,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練習的合理安排,改變傳統單一的老師問學生答模式,使學生養成復習的好習慣。
正因為有了這些信息化教學資源,課堂才變得豐富多彩,學生才變得充滿智慧,教學效果才會顯而易見,效率才會事半功倍。課題組全體成員應當繼續深入探索,合理運用信息化資源,加強資源整合,謀求課堂高效率,追求以生為本下的學生學習效率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