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中學,安徽 六安 237000)
引言:語法知識是英語教學的基礎,使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培養的前提。若是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那么英語能力也就無從培養。利用句型進行語法教學,加深學生對語法應用的記憶,提高學習效果。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英語教學中的語法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混淆的情況,為了讓學生更快速的掌握語法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句型入手,讓學生在句型學習中掌握特定句子的結構類型,理解與之呼應的詞匯組織排列規律等[1]。通過句型與詞匯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對語法的記憶,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句型的模式,將語法的特點與應用方式體現在句型中,讓學生在句型的輔助下掌握語法知識,提高學習效果。英語中有五個基本句型,S+V(主+謂)、S+V+P(主+謂+表)、S+V+O(主+謂+賓)、S+V+o+O(主+謂+間賓+直賓)、S+V+O+C(主+謂+賓+賓補)。語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這五個句型進行詳細教學,讓學生掌握語法使用方法,并實現靈活應用。
例如,“條件中虛擬語氣”這一語法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基本語法句型,將條件語句中不同時間的三種形式呈現出來。如將來時,從句位謂語形式,則表現為:動詞過去式(be 用were)should+動詞原形were to+動詞原形;主句謂語形式,表現為would/shoul/might/could+動詞原形。若是時間為現在時,從句位謂語形式的表現為動詞過去式(be 用were);主句謂語形式,表現為would/shoul/might/could+動詞原形。時間為過去時,從句位謂語形式的表現為had+動詞過去分詞;主句謂語形式表現為:would/shoul/might/could have+動詞過去分詞。當基礎結構教學后,則讓學生實踐應用后,進行造句,鞏固對條件中虛擬語氣語法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效果。
在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漢語語法與英語語法對比的方式,讓學生發現英語語法的特點與不同,并引導學生總結學習規律,提升對英語語法的認識。在漢語語法中,單復數的變化、時態變化非常不明顯,而英語中則具備鮮明的時態特點。如漢語表達數量時,機會采用很多,非常多得形容方式,而英語則是在詞匯的后面增加-s,以表示數量的變化。因為文化背景與語言表達思維不同,所以英語表達方式更加復雜[2]。若是學生沒有掌握英語與漢語語法表達特點,那么會對學生學習產生非常大的影響。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英文與中文的對比,讓學生理解其中抽象的語法知識,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語法能力,為更好的學習英語知識奠定基礎。
課堂上,教師提出:No one can call back yesterday;Yesterday will not be called again。這句話翻譯成中文就是沒有人能回到昨天,昨日不會在回來,在翻譯的過程中,沒有體現出句子中的語法,只是以簡單的方式翻譯出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語法對比訓練,為學生布置訓練內容,讓學生發現英語語法的重要性,提高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能力。如This kind of cloth feels very soft(這種布手感很軟)、His plan turned out a success(他的計劃終于成功了)、important report made by a comrade from the People's Daily on current affairs in East Europe(我們發現大禮堂坐滿了學生和教師,在聽人民日報的一位同志作有關東歐局勢的重要報告),然后讓學生在課下自主探究,寫出句子中涉及的語法、句型,完成學習任務同時,發現中英文表達思維的差異,提升語言學習能力。
語言學習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的積累,以達到語言結構構建的目的,并形成良好的表達能力。英語活動中,可以利用句型與學生互動語法教學,讓學生在互動中積累學習經驗,掌握語法知識,以此提高學習效果。高中英語教材中包含了非常多的語法知識,如定語從句、賓語從句、現在完成時、過去完成時等等,這些內容都是學生需要學習與記憶[3]。通過師生互動,可以將語法知識簡單化,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當師生互動結束后,讓學生找出兩者互動中涉及的語法知識與句型,以此培養學生語言感知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教師:When I got home,I went to bed,What did you do at home。學生:I went home and did my homework and had dinner。然后讓學生就對話內容進行分析,從中積累語法應用經驗,提高語法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語法教學中,通過句型例子的應用,將語法知識具體化,提高學生理解與記憶效果。語言對比教學的應用,夯實學生對英語語法的認知,使學生形成英語表達思維。利用課堂互動,提高學生語法學習質量,促使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