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豐順縣豐良中學,廣東 豐順 514300)
信息技術課程在我縣中小學開設較晚,缺少系統性理論性指導,但比傳統教學模式多了一些創新性的優勢。但是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方,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和技能方面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已經非常嫻熟,甚至有個別的學生在某一些方面的電腦水平比老師還高;而有的學生卻對計算機很生疏,平時很少接觸計算機,甚至有的人從來沒碰過計算機。面對如此大的差異,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技術不用參加中考,學生和家長并不重視,部分學生剛接觸《信息技術》課程時,興趣很大,但是一段時間后,就只對上網聊天和玩游戲感興趣。如何能讓學生把興趣放在知識技能的學習上,成為信息技術教師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面對這種現狀,許多信息技術教師嘗試從教學模式方面著手,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結合多種教學方式,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任務驅動——協作探究” 式教學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它的特點就是,因材施教,解決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
目前國內對任務驅動——協作探究教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線教育工作者。而任務是課堂教學的主線,協作是輔線。教師對“任務驅動——協作探究”理解過于片面,出現了“任務驅動”單一,不能充分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即將任務等同于傳統講授課中的練習或作業,強調軟件操作技能的訓練,忽略綜合素養的提升,最重要的一點是忽略了團結協作的精神,而這恰恰是任務驅動的動力,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憑借一線教師的有利條件,以課堂為實驗基地,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來指導計算機教學,就會發現“任務驅動——協作探究” 教學法很適合。在這種教學模式指引下,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可以相互討論、相互幫助、揚長避短,學生之間互為老師,共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各種形式開展教學.比如小組競賽,看哪一小組最先完成任務,對表現出色的“老師”給予表揚,對進步快的學生給予認可.尤其是在學生上機操作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那些計算機特長生的優勢,協助基礎差的同學,指導他們如何操作等工作,為同學排除障礙。這樣就利用到了他們的優勢力量,讓他們帶動差生,讓整個班的同學在穩定中求得發展,共同進步!最終,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展現,學生之間的觀點、方法得以交流.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現出了團隊協作的精神,從根本上改變信息技術學科知識難,難被學生掌握,學習效率低的問題,不斷地提高信息技術課堂實踐效率,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經驗在其他課程中推廣,真正使處于不同群體參與教學的教師都能體驗到“任務驅動——協作探究”教學的成果.通過學習交流及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上進行探索和實踐,以大面積地促進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的提高。
信息技術是一門發展迅速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多地側重于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甚至產生畏難情緒,失去學好信息技術課的信心。因此嘗試采用“任務驅動----協作探究”模式開展課堂教學,并制定以下研究目標:
1.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自主探究性學習能力
通過調研,讓學生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的操作應用技能,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培養他們的網絡公德,養成文明上網的健康好習慣,進一步注重學生創新、培養自學能力,增強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2.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提高教育改革的科研水平
通過分析,促使教師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樹立新型的人才觀和教育觀,培養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掌握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最先進的理念和方法。
3.探索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新模式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模式可以借鑒。目前,大多數教育工作都是在摸索中總結提高。我們試圖通過“任務驅動——協作探究”教學法的推廣,引入“教學創新工廠”的辦學理念,打破傳統的辦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將以“能力培養”作為信息技術教育的一個新閃光點。
同時依據現代教學理論,改革課堂教學,是我們教學改革的重點。我校建有校園網絡系統、多功能教室、多媒體網絡教室,可以利用網絡進行教學,可以從網上檢索,下載相關的信息,研究探索教學的方法與模式,具備推進素質教育的內部與外部的環境和條件。
1.有條不紊的開展教師、學生問卷調查,以便了解研究的對象,不斷提高教師的和學生的教學信息技術素養,為實踐研究提供了基礎
2.進行扎實有效的的理論學習,為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信息技術學科不同與其它學科,有其自身的學科特點。理論學習尤為重要,所以我必須得讓自己獲得較多的理論知識,才能更好的實施研究。從根本上促使我去學習、上網、看書查閱相關的理論知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并積極地用理論指導實踐,不斷地探索總結。
3.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充分利用“任務驅動——協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支點,通過設計有效的“任務驅動——協作探究”模式,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齊心協力。比如,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我采用分組競賽的形式,讓各個小組的學生,在本組互相討論,合作交流,隨后各組選出一個代表,上臺演示我所布置的任務,看那組完成得效果好,總得分最高,評選出冠軍組,并給予這組的每位學生發個小禮物。這樣的教學,完全打破了“教師一面談”的局面,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學習主動參與意識增強了,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獨立思考,進行探究。
同時,我也邀請同科組的同事聽我的課,一起探討,參與備課、跟蹤課堂教學、教學反思等活動,了解和發現教學問題,通過同行互助和自我反思,以研究為主要形式深刻地解剖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對策,為接下來的研究掃清障礙,爭取取得研究成果。
今后,我將不懈努力,勇于創新,大膽實踐和推敲,使教學工作在學生知識的提高和發展中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