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鳳凰中學高中部,湖南 湘潭 411100)
近幾年,國內的高中地理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有些教師盲目地去給高中生講授地理知識。高中生為了應付考試,多數都以記憶背誦的方式來理解,就會造成學生在背誦之后,過一段時間就會將這些知識忘記。這樣不利于高中生去學習地理,也對學生的綜合思維的培養也不利。
高中生在學習地理課程時,學生的學習過程通常會從基本的概念學習,到了解地理現象,對一些地理知識進行記憶背誦,然后再實現地理知識的實踐應用。但是這個過程,高中生并沒有發揮其主動性,來將這些知識靈活的運用到生活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沒有能夠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調動出來,也未能夠對學生的全面性思維進行培養,而造成學生的思維比較固化,創新性不強,有些學生思維不成系統,綜合性思維不夠成熟,未突破思維框架的限制,去創新的應用地理知識[1]。
在開展課堂的教學中,首先課堂內部的教學導入是地理教學的一個良好開端,高中生要在教學導入環節,去提高自己的學習狀態,然后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之后,制定的教學導入內容必須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而且具有較強趣味性,才能夠引起高中生對于這些活動的注意。當高中生確定好相應的目標之后,才能夠去激發高中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例如,在學習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常見的天然氣系統》這堂課時,教師可以根據高中生觀察到的常見地理現象,將這種現象作為新課程的問題,在講解前期去給高中生提問,“在國內的長江中下游的部分省份,為什么在6 月份會出現持續的陰雨天氣?,七八月份為什么會出現少雨的天氣?”通過一系列的提問,這時會讓高中生對天氣知識有更濃厚興趣,增加學生對于知識渴求的欲望。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這樣會逐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激情[2]。
在地理教學課堂上,教師通過創建地理的這些場景,來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中,進而激發學生們對于學習的熱情。首先要根據管理教學的教材來創設情景,在課堂上,教師根據班內的高中生不同的年齡、心理的特點,結合高中生的學習基礎狀況,來以展示圖片的方式,給班級的學生去講解各類有趣的地理知識。例如,在學習湘教版《環境污染與防治》,這一堂課上,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們提供環境污染視頻和圖片,向學生提問污染有哪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污染,如何去預防這些污染。通過一系列的提問,班內的高中生根據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來回答。教師去播放水污染空氣污染的視頻資料,然后舉出自己身邊的一些環境污染的案例,來作為課程講解的素材。對造成污染的具體原因和采取相應污染預防措施,都給高中生進行詳細的講解,進而在課堂上創造比較濃郁教學環境,提高地理教學的質量水平[3]。
高中的地理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應用分層的教學方法,然后根據班級內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將高中生分為三個層次。在短期內,根據高中生存在的一些學習上面的差異,因人而異去制定教學方案、教學目標。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狀況,來設計教學內容,讓各層次之間的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生去主動參與到地理實踐教學中,在實踐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4]。
今年國內的高考出題的形式更偏向于考察高中生的讀圖能力,教師就需要幫助學生去夯實學習基礎,然后訓練高三學生的讀圖能力,針對圖形展開一系列的想象。盡管地理圖形比較簡單,但是在利用地圖學習知識方面,教師要注重培養高中生的讀圖能力,讓高中生在圖形中去準確地獲取信息,這樣才能夠去解決題目,得出正確的答案。例如,在講解湘教版《地球的圈層結構》中,教師帶領學生們在地理課本中找出相應的圈層特征,在紙上,使用一幅畫來表達出來,以及增強高中生的對圖形的理解和記憶。
教師要提高內部學生的學習能力,然后讓班內的高中生去自主地合作來開展合作式的探究,以使學生可以建立一個團體組織。組織班級內部同學去相互學習,兩個學生相互合作,才能夠發現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來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學習質量。讓學生們在合作學習中,去鍛煉自身的利益思維和動手能力,然后教師將班內的各個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來探究地理學習的各類問題,進而在合作學習中,去引發學生更深度的思考。讓學生在小組內部開展問題的探討,通過開展探討,逐步地去理解問題,進而確定解題思路,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學生聽取其他同學的解題思路,是對自己學習不足的一個彌補,也是對現有學習思維的補充,來培養學生們的獨立思考能力。
地理教學的開展會拓寬高中生的知識和視野,也能夠培養高中生的綜合素質。教師要從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作為切入點,去引導高三的學生結合高考的考試大綱,來建立學習計劃。在高三學習中,要培養高中生的思維能力,并建立多種思考方式,才能夠加快地理習題的解題效率和解題質量,以提高高中生地理知識靈活運用能力。此外,教師要著重以考試大綱作為指引,來優化現有的教學課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