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市尼木縣帕古鄉完全小學,西藏自治區 拉薩 851300)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興趣是推動學習效果的最大動力,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烈、學習與吸收的能力較強,如果能夠采用貼近生活的方式,設計教學案例,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和探索熱情,在貼近生活的教學場景中激發學習興趣。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教材及教具生活化,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應采用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生活化教學場景及教材教具,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轉化成可見可觸摸的教學用品,讓親身感受可以看到、可以摸到的教學用品,加法學習興趣,提高探索熱情;
其次,課堂教學生活化,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設計一些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從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入手,發現數學現象,提高學生的數學興趣;
再次,學生作業生活化,將學生的作業內容設計更加富有趣味性,運用一些緊跟潮流、貼近小學生生活的案例和人物,提高興趣,促進學習成果的檢驗;
最后,實踐活動生活化,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可以增加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數學的機會,引導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發現數學場景,解決數學問題,提升抽象思維能力。
以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加與減》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教學情境設計為學生們生活中常見的購物場景,以“購物過家家”的游戲展開教學,給學生提供一些模擬商店或超市購物的商品和收銀機、教具錢幣等工具,請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和顧客的角色,模仿真實的購物場景,將加減計算問題融入實際的生活場景中,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開展教學,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驅動學生思考能力的發展。
情境教學的方法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豐富學生數學學習體驗,激發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教師應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采用多元化的手段為學生打造不同的教學情境,根據小學生的特點與教學內容開展針對性的情境設計,注重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從而為學生帶來豐富的學習體驗,增強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參與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微課、角色扮演、游戲教學等多種方式,將課本中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以更加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向學生傳達,同時通過建立寬松、開放的課堂氛圍,改變學生過往對數學學習的刻板印象,加強課堂互動,鼓勵學生在課堂中積極表達,主動探索,通過問題的發現與解決,提高學習興趣。
素質教育的發展強調在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積極自主的思考和探索,而后以多樣化的手段進行實踐,從而在思考、分析、實踐和總結的過程中逐漸提升探究熱情與能力。問題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有效的問題設計,可以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開啟思維,進行主動積極的思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獲得答案,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
在開展問題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依照小學生的年齡特征、理解能力與興趣愛好,結合教學目標與任務,進行合理的問題設計:首先,問題式教學應遵循針對性原則,即問題情境的創設應基于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教學進度,突出教學主題;第二,問題式教學應遵循啟發性原則,即數學問題的提出應能夠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有效的探究,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在數學思考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第三,問題式教學遵循趣味性原則,即在問題設計中應考慮學生的興趣,可以通過一些學生喜歡元素進行問題設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障教學效果;最后,問題式教學應遵循遞進性原則,即問題的設計應依據教學內容層層展開,對數學知識的思考具有連貫性。
以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年、月、日》一課的教學為例,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式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以觀察的形式,對年歷、月歷進行觀察,看一看年歷中一年有多少個月?月歷中每個月的天數分別是多少?而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自制月歷的方式學習并記憶每個月不同的天數,通過提出具體問題的方式提高學生對年、月、日的理解能力,如“同學們知道國慶節是哪一天嗎?”,“你可以在自己的年月日歷上把國慶節標注出來嗎?”通過問題的逐步引導,幫助學生掌握年、月、日的概念,形成探究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離不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有效引導,教師應注重在教學中對學生思維的啟發、熱情的培養、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的提升,通過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思考與想象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求證、積極思考,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增強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