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思源實驗學校,江西 贛州 341700)
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進一步開拓思維邏輯的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基于此,在日后的教學中,教育者要從學生角度出發,順應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爭取開發出更多令學生感興趣的趣味教學方法。
良好的導語像樂章的前奏、戲劇的序幕,令學生心馳神往;像巨大的磁石,使學生備受吸引;像投石激浪,讓學生啟開思維的大門,點燃智慧的火炬……教師或激情演說,或引用詩文佳句,或講動人的故事,或巧設懸念質疑激趣,或溫故知新,或常識介紹,或學法指導,或激發想象聯想,或展示精美的圖片,或播放動人的音樂等等導入,先聲奪人,產生巨大的吸引力,緊緊抓住學生的心,激發出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為整節課做好鋪墊。如學習《釣魚》一文時,我是這樣開場的:我們村附近有池塘、小溪,平時你們也看到過有人在那里釣魚,你們釣過魚嗎?釣魚用的釣竿、釣鉤你們熟悉嗎?引魚上鉤的魚餌是什么做的?魚兒為什么肯吃呢?今天,咱們要學的內容就是有關釣魚的知識……本來,捉魚弄蝦是孩子們喜愛的樂事,這樣一問,就會引起更為深厚的興趣,他們不僅迅速回憶起“釣魚”這個熟悉的情景,而且迫切想知道課文到底又怎樣談釣魚的。這樣,學生就能在有趣的氣氛中跟著老師的思路步步深入。
閱讀教學是增強學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徑,對學生高尚情操的培養也有著重要的作用。為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實施趣味教學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避免閱讀教學空洞、無聊。以《爬山虎》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首先,教師向學生提問“你在生活中見過爬山虎嗎,它有什么特點?”,“爬山虎的腳是指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這些問題的提出可以起到引導作用,即引導學生搜尋生活中的記憶。與灌輸式教學法相比,趣味教學法能夠激發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注意力,快速找到知識點,進而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理解力。
另外一項非常有效的趣味教學法即為游戲教學,由于小學生本身就鐘情于各種游戲,因此通過合理運用游戲教學法,可以從真正意義上實現讓學生在樂中玩、學中樂。教育者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好奇心理,加強課堂中的師生與生生互動,引入角色游戲、猜謎游戲等,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輕松有趣。
例如,在教《蘑菇該獎給誰》這一課程時,教育者可以根據班級人數來將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識字游戲。此時,整間教室成為一個小型的“識字超市”,在超市中有很多“文字商品”,其中包括合格的商品和不合格的商品,各個學習小組需要分別擔任超市中的理貨員和監督員,將其中不合格的“文字商品”挑選出來,并將正確的商品替換進去。為了激發出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育者可以組織各個學習小組之間展開比賽,看看哪個小組用最短的時間替換最多的不合格商品,并給予獲勝的學習小組一些適當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古詩詞是作者情感的表達,而景物只是詩人情感抒發的媒介。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帶著情感走進古詩詞中的情景,在與詩人進行溝通才能夠激發起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由于時間跨度的問題,很多古詩詞中詩人所描述的景象,現在已經無法在看到了。這就要求老師應該充分運用現代教學設備,通過圖片、音樂和視頻等形式,創建出詩人所描寫的情景。拉近學生與故事之間的距離,跨越時空的障礙,與詩人進行溝通和交流。《游園不值》與《宿新市徐公店》這兩首詩都是對春天景色的描寫,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二月春風、云淡風輕而又陽光明媚的景色展現出來。同時老師可以在網上找尋一些春天鳥鳴的音樂,通過視覺和聽覺上的感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有一個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閉上眼睛發揮想象力,使自己處于一個早春暖暖的景色中,從而提升學生對詩人所要表達的開心愉悅、恬然閑適的把握,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教師要注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使他們通過積極的探究和思考獲得進步和提高。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差異,從他們的能力出發開展分層教學,把相同層次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中,按照優、中、差分成三個層次,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完成學習任務。在分層教學中,學習優秀的學生能起到幫助和榜樣的作用,讓他們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積極探究,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進步,并不斷向上一層次學習,使課堂教學在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互動過程中高效進行。在分層教學中,教師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只關注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的做法,對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進行了關注和指導,使他們在教師的激勵下認真探究,有效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采用趣味教學法,不斷吸引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氛圍,設置合理的教學環境,多組織學生進行趣味討論,巧設趣問多問,提高學生的整體積極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