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石獅學校,江西 上饒 334199)
英語作為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課程,長期以來,初中英語課堂是以教師為主,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動,這樣的課堂無疑是失敗的,十分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初中英語課堂是由教師與學生共同組成的,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教與學的統一,教師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交流—互動”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實施“交流—互動”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與教師互動,從而讓學生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消化知識,提升能力。
“交流—互動”教學模式就是教師通過交流、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符合了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有利于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較比傳統教學模式,“交流—互動”教學模式具有明顯的優勢。首先,“交流—互動”教學模式強調的是交流、互動,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緊密聯系的,是相互關聯的,不再是單獨的個體存在,通過有效的交流和互動,可以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其次,“交流—互動”教學模式體現了生本理念,“交流—互動”教學模式下,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后再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習,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另外,“交流—互動”教學模式強調了學生的合作,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交流和互動,可以促進師生、生生之間有效協作,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實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標。
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要想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主動與教師交流、互動,就必須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在講授新課前,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先講解與課文有關的背景知識,然后提出教學要求,明確教學重點,幫助學生掃清學習新知識的障礙[1]。如,“IS this your pencil?”這一課的重點知識就是一般現在時的用法,在這一課前,教師可以先播放英語對話視頻,結合視頻內容,明確重點知識內容,并引導學生學習本章節知識點。在明確重點知識后,學生的學習方向也得到了明確,再通過教師的引導,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與教師互動、交流。
新課程明確要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只有肯定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初中英語課堂實施“交流—互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在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如,在“Do you like bananas?”這一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找一找課文中的不認識的單詞,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詞句,然后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課堂討論。由于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從而實現高效課堂教學。
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表現的比較嚴厲,不允許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發揮,這樣的教學會使得課堂環境沉悶,不利于學生的主動互動和交流。良好的課堂環境是實現高效課堂互動的基礎,要想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在課堂上,教師要摒棄舊觀念,多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提問,引導學生多問、多回答,對學生的回答給予一定肯定,以此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3]。同時,教師要多開展各種活動,如情境對話、猜單詞活動,借助這些活動來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另外,教師要適當放下教師的身份,與學生互換,從而拉近彼此的距離,使學生愛上教師,從而愛上課堂。
在初中英語課堂交流—互動過程中,問題貫穿整個互動環節,而問題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了課堂教學效果。以往,教師在課堂提問過程中,會忽略學生這一層面的因素,所提出的問題過于復雜,缺乏吸引力,從而難以調動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而要想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教師就必須設計趣味性的問題[4]。如,在《why do you like pandas?》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先讓學生觀看一段與熊貓有關的視頻,然后結合視頻提出問題。通過視頻,學生可以感受到熊貓的憨厚可愛,在此基礎上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更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綜上,“交流—互動”模式符合了初中英語教學的需要,實施這一教學模式,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高效學習,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基于“交流—互動”教學的優越性,教師不僅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更要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設計趣味性的問題,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環境,從而促進教師與學生的高效互動與交流,使學生在互動、交流過程中消化知識,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