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第八小學,江西 上饒 334100)
童話是兒童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能夠激發兒童對世界的想象,感受世界的博大與生活的美好。隨著世界范圍內對兒童的關注及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童話在新課改中發揮的作用日益凸顯。作為小學語文學科中的一種重要文學體裁,童話的地位作用不斷得到提升,對于大力提高小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實際的童話教學情況卻不盡如人意,語文教師對這種契合兒童心理特點的文體知識欠缺,認知偏狹窄,導致粗暴地將童話當成普通課文進行講解,不尊重童話的文體特征,不顧及兒童的心理特點。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依托,探索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作用及對策。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就目前小學階段的教學來看,為了讓學生有一個很好的基礎,具備一定的競爭力,教師在教學時經常抱著你追我趕的心態,希望向學生灌注更多的知識。但是,在這種“拔苗助長”的方式之下,會讓小學生感到壓力,進而壓抑了小學生的童真,在這種催發式的教學下,小學生的思維會受到限制,創造力不能得到激發。而童話類題材本就是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性格特征而定的,是符合這個階段的教育要求的,利用童話教學,不僅能夠引導小學生打開語文思維,還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促進學生創造力的誕生。因此,在進行童話教學之前,教師先要做的就是激發小學生對童話學習的興趣,比如,教師可以時常給小學生講一些引人入勝的課外童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小學生對童話學習的激情。
童話這種兒童文學,語言生動形象,故事情節比較曲折,且將生活中的事物包括花草樹木擬人化,賦予其生命力,故事通俗易懂,常常在曲折的故事中使學生產生想象和聯想,教會學生一定的人生道理。因此,在童話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將學生引入具體的故事情境之中,讓小學生通過故事情節聯想出其具體的場景,這將有利于小學生想象思維的激發。
就目前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現狀來看,大多教師在教學時都喜歡遵循教師講授的模式,這樣的教學,學生的參與性不強,起不到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方法,將小學生真正帶入童話文學的學習中去,比如,為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將課本中的童話故事改編成一個小的情景劇,再鼓勵小學生分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按照劇本將故事演繹出來。在演繹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氣氛的烘托,要靈活控場,引導小學生投入到劇情中去,通過必要的對話和一些動作的輔助去還原童話故事中的情景。通過這種角色扮演和情景還原的方式,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集中學生的精神,使小學生在玩樂中學習,還能通過故事演繹促進小學生對童話故事的理解,一舉兩得。
童話故事雖然喜歡將我們生活中的事物擬人化,故事情節曲折夸張,但是,其創作源頭都是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與我們生活中的經歷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所以,為了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童話,教師可以帶領小學生根據童話本身來感受生活,讓小學生通過自己在生活中的經歷去體會童話故事所想要表達的情感。
比如,在學習《丑小鴨》時,學習到丑小鴨因為外貌與其他鴨子不同被其他動物嘲笑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生活中覺得丑陋的事物,并提出問題:“在你遇到丑陋的事物時,你是怎樣對待他們的?”這個問題的提出一定能夠引發小學生積極的探討,然后讓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經歷。在學生發表了言論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設想:“如果你是丑小鴨,遭到同伴們的取笑,你會是什么樣的心情?”由此帶領學生感受童話故事中丑小鴨的心情,教會學生不要“以貌取人”的人生道理。
傳統的教學都是遵循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時間一長,小學生對于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已經十分的熟悉,沒有了之前的新鮮感,也就難以集中精神去學習。所以,為了滿足小學生愛好新奇的心理,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尤其是在當下,隨著時代的進步,多媒體技術已經在教育中廣泛運用,我們在開展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合理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就目前小學語文的教學現狀來看,教師在教學后除了固定的家庭作業布置以外,很少讓學生做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事情,這對于小學生的創造性培養沒有任何幫助。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童話教學時還要注重對學生創造性的培養,為了激發小學生的創造性,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想象和聯想,利用之前所學過的童話知識,自己創作出一個童話故事。在創作期間,學生可以一個人一組也可以多個人一組,通過與同學之間合作,集思廣益,創作出一個有意思的童話作品,并將之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另外,為了烘托這樣一種創作氛圍,教師還可以舉辦有獎制童話創作比賽,鼓勵小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讓他們興致高漲地去創作自己的童話作品。
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學生語言知識的學習以及美感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更是引導小學生樹立故事邏輯、奠定情感基礎的重要舉措,因此,教師應該跟隨時代進步,轉變教學觀念,創新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