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花廳鎮中心小學,江西 上饒 334124)
小學是素質教育的起步階段,小學教學好壞直接影響到了學生今后的發展。數學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就目前來看,小學數學課堂還停留在傳統模式下,教師采取的是機械式的講解方式,推行題海術,這種教學很容易讓學生對數學課堂失去熱情,進而不利于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小學生年齡小,要想讓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教師又必須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趣味性教學符合了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需要,在數學課堂中實施趣味性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實現教與學的有效統一,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數學知識比較系統、抽象,理論性強,學生在學習這一類知識時很容易喪失學習熱情,從而不利于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年齡小,好玩,他們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而要想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教師就必須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趣味性教學就是以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法來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實施趣味性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踴躍參與到課堂中來,實現教與學的有效統一。同時,實施趣味性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使學生形成樂觀、積極的價值觀,從而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好基礎[1]。
作為一種輔助性教學手段,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實施趣味性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使得課堂綻放異彩,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快樂。作為教師,要認識到趣味性教學的重要性,積極將趣味性教學融入數學課堂中,從而引導學生高效學習。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而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導入環節。提高課堂導入環節的有效性,可以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緊跟教師的步伐,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進而實現高效教學[2]。如,在“認識人民幣”這一課中,在講解這一課知識前,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小明有十塊錢,去商店買了兩只鉛筆,一本筆記本和一個橡皮擦,公共花了三塊錢,付錢后,店家找了小明2 元,為什么?通過這樣一個趣味性的思考問題:小明有十塊錢,買東西花了三元,許多同學會想到店家應該找小明七元的,為什么是找零三元呢?讓學生課前動腦想一想這一問題。有的同學經過思考后,能夠找到正確答案。在給定的思考時間結束后,教師公布答案:因為小明付錢的時候給老板的是一張五塊的,所以老板找零給小明2元。通過這樣一個趣味性的課前問題,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相關知識產生了極大的探究欲望,而在學生學習熱情得到激發后,教學自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堂是整個教學的主要陣地,要想實現高效課堂教學,教師就必須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趣味性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寓教于樂,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要想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的游戲,借助這些游戲來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3]。如,在“10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一課中,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開展搶答游戲,即教師隨機說出一道100 以內的加法或減法算術題,在教師喊“1、2、3”結束后,學生舉手搶答,回答正確的給一枚小紅旗,總共20 道題,游戲結束后,看誰的小紅旗最多?給前三名的學生給予一些獎品。通過這樣一個搶答游戲,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不僅要靠課堂,還需要讓學生做一些課后練習。課后練習是鞏固學生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幫助學生加快知識向技能轉化的重要路徑。以往,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會布置大量的課后練習題,這種“量”化的方式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反而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熱情。而布置一些趣味性的課后練習題,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使學生保持一顆樂于學習的心態[4]。如,在“認識圖形”這一課后,在讓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的圖形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放學回家后找一找自己家有哪些圖形是老師所提到的,然后讓學生動手制作“圓形、正方形、長方形”。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教學內容。
綜上,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著很大應用價值,實施趣味性教學,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同時也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基于趣味性教學的應用價值,教師在實施趣味性教學時,要考慮到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趣味性游戲,開展趣味性活動,從而引導學生高效學習,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高效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