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六盤水市第二中學,貴州 六盤水 553400)
思維是一項綜合性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們對于知識點的基本認知,對于知識關系的綜合性思考與綜合反映過程,是學生對于知識認知的高級活動。從一定程度上講,學生們的思維水平、思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知識學習能力與知識遷移能力。然而在高中階段,化學知識的理論性更強,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化學知識缺乏充分理解與科學的掌握,導致他們對于化學知識缺乏科學的思維認知能力,主要體現在:
學習基礎不牢:化學是一項基礎性學科,也是一項綜合性學科,化學知識、化學基本概念對于學生們的日后學習發展影響深遠。不少學生對于化學的認知不到位,例如羥基和氫氧根,鹽酸和氯化氫,不少學生們就容易混淆,還有學生認為酸式鹽溶液呈酸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對于化學知識的整體把握。
學習興趣較低:不少學生的化學基礎不牢,對于化學知識缺乏科學的理解,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教學內容缺乏充分的了解,這就加重了學生們的學習負擔,造成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較低、學習積極性不高的現象。還有部分學生只對化學實驗、化學視頻感興趣,但是對于化學概念、理論知識學習積極性不高。這就導致學生們的化學學習之停留于表面現象,而缺乏深入的理論知識掌握,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
缺乏整體意識:化學是一個綜合性的知識體系,各項化學概念、化學名稱、化學反應、化學應用緊密相連,構成了一個完善的化學知識體系。但是在教學中我們發現,由于學生們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缺乏整體性的認知,缺乏全面的知識觀念,導致他們在化學思維的過程中學習模式過于單一,影響他們的學習過程與理解能力。
由上述表現我們可以看出:不少學生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思維障礙現象較多,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學生們對于化學知識缺乏科學的思維與全面的掌握,影響著他們的當前階段學習,也影響著他們的日后發展。當然造成這種思維障礙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因素應該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首先是教師因素:都說“名師出高徒”,教師們的教學素質、教學方法、教學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們的學習發展,也影響著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學習方法。傳統化學教學中由于受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存在經驗主義、教條主義現象,過于重視學生“應試能力”教育,而忽略學生們的長遠發展、可持續發展教育。比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備課不足:一個教師帶幾個班級,使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案例都是一模一樣,卻忽略了不同班級之間學生們的知識差異與個性差異,“一刀切”的教學模式難以實現學生們的全面發展。加上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往往缺乏方法教育,教學引導方式往往是灌輸式教育,這就導致學生們缺乏自身的思維空間,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自主探究。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們長此以往就形成了不積極學習、不主動思考的學習習慣,學習的知識都是教師分析好的、“嚼碎了的”知識。學生們對于化學知識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自身對于知識的自主思考與掌握。一旦脫離了教師的教學指導,學生們的化學學習就會變得漫無目的。
其次是學生因素: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我們知道學生們是化學學習的主體。但是在高中階段,學生們的偏科現象明顯,不少化學基礎差的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領悟能力不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節約課堂時間,往往不會專門安排時間給學生們進行情境創設、問題導入、自主探究,學生們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大多是跟著教師的步驟進行學習,缺乏自身的科學認知。一旦學生在課堂上出現跑神、開小差現象,就跟不上教師的教學步驟,容易造成知識斷層。這樣的學習模式下,就會導致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興趣較低,基礎較差,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惡性循環”。加上不少學生對于化學知識、化學原理往往缺乏科學的理解,缺乏自己觀察生活現象、發現化學規律的良好習慣,往往會將化學理論知識與生活現象隔離開來,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認知不完善、綜合素質差,對于化學理論知識與生活案例缺乏科學的思維聯系,影響他們對于化學知識的科學掌握。
再次是環境因素:都說“環境塑造人才”,學校的教學環境、教學器材,外部的環境因素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也影響了學生們對于化學知識的整體理解,影響著學生們的化學思維能力發展。特別是在一些化學實驗,不是單純的口頭講述或者視頻觀看學生就能夠掌握的,只有學生們親眼所見、親手實踐才能夠更好的理解。比如化學實驗中的器材安裝順序、注意事項,缺乏實踐探究的實驗步驟,學生的印象往往不夠深刻,這些都會影響到他們未來的發展。而不少教師為了節省教學時間、杜絕安全隱患,將實驗壓縮到最少,這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學生們的化學思維障礙,影響他們對于化學操作的科學掌握、進而影響到他們的化學綜合素質提升。
綜上所述,影響高中生化學思維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就要認清已有問題、結合課程標準、更新教學理念,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培養學生們良好的思維能力,進而更好的促進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