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學,江西 南昌 330000)
引言:初中階段體育健康教育,是健全學生心理,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載體。如何在課堂教育中,落實體育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是教育工作者面對的問題,也是當前體育事業發展面對的困境。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為了將體育健康教育教學效果發揮到最大,實現高質量教育,需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科學規劃健康教育工作,避免出現盲目教學的情況。體育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強健的身體素質,使學生在未來學習生活中更好的適應社會變化,并養成積極健康的運動習慣。在教育目標制定的過程中,應以學生心理發展情況為主,結合當前教育狀態,根據教育發展趨勢,明確教學方向,確定教學方法與策略,并在實際工作中落實,以此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發展[1]。傳統教學中,部分教師為了在規定的時間內容完成教育活動,會將教學大綱中涉及的要求內容全部灌輸在課堂上,忽略對學生心理的引導。體育課程不僅是學生體育技能技巧學習的載體,也是學生堅毅、頑強良好品質形成的媒介。教育目標設計時,需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對體育學科有清晰的認識,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育引導,使學生在目標的指導下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品質,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體育運動項目與健康教育內容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利用體育運動內容滲透心理健康內容,使學生真正的意識到體育運動學習的意義,促使學生健康的人格形成。課堂教育中,應加強對教育內容的分析,選擇適合的方式進行健康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運動意識,促使學生綜合能力形成。初中生處于青春期階段,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容易出現自卑、叛逆等會消極的心理情緒[2]。體育健康教育時,需要尊重初中生的個性,根據青春期少年的特點,滲透適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輔助學生健康成長,促使教育工作穩定發展。
以足球競賽為例,教育活動中,將學生分成兩個小組,每組十一人,將足球運動的規則與要求提前告訴給學生,如替補隊員未經裁判員許可擅自進場,停止比賽,并根據違規情況,對該替補隊員予以警告,令其離場或罰令出場,比賽時間應分為兩個相等的半場,每半場45 分鐘等等,學生對足球比賽規則有初步的了解后,引導學生進行比賽活動,讓學生在運動中感受團隊合作的意義,并意識到體育是一項競爭性的項目,激發學生內在學習欲望。當比賽結束后,發現參與比賽活動的學生的表情各不相同。輸的學生非常沮喪,贏得比賽的學生表情非常興奮。這時教師可以進行健康引導,將正確的輸贏觀與運動態度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在運動中形成積極的情感,促使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形成。體育健康教育中,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利用有效的溝通,滲透教育內容,激發學生自我發展意識。教師:同學們,比賽結束后,你們有什么感受?學生1:非常開心,足球運動可以讓我的心情變得輕松。教師:那為什么有的學生表情非常嚴肅呢?(以幽默的語言表述)是不是因為比賽輸了,解決很難過。學生2:是的,因為輸了比賽覺得難過。教師:你們認為什么是輸贏呢?學生3:我認為輸贏就是成績的變化,好的成績就是贏了,反之則不。學生4:我認為輸贏是自己心態決定的,不應該是成績決定的。教師:什么在輸贏呢?輸贏并不是因為成績,而是能夠在實際經驗中獲得什么,通過不斷的創新與完善,豐富自己的內涵,讓自己變得豐富。這樣的話,我們就是贏了。在這場比賽中,兩組學生分別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可以說成績差的學生,是失敗者嗎?不可以,無論是學習,體育運動還是其他項目中,都應該學會從中收獲,利用此提升自身素質,通過努力走向成功。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發展意識,促使學生更好的學習發展。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創新,不僅豐富體育健康教育內容,同時可以夯實學習基礎,促使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當前體育健康教育中存在非常多的問題,不僅包含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的問題,同時還有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的不足。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滲透一些體育精神,如競技精神、體育素養等等,借此夯實學生體育學習基礎,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品質[3]。當前初中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父母、家長的呵護下,受挫能力較弱,面對困難時容易出現退縮的意識。體育教育中,可以針對當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意識到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問題需要去克服,需要不斷的充實自身素質,提升自身能力,適應社會發展變化。通過對教育內容的創新優化,提高初中體育教育質量,促使學生個性發展。
總而言之,初中體育健康教育中,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為教育工作開展提供方向。利用體育運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運動意識。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優化體育健康教育內容,提高體育教學水平,促使教育工作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