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 法學系,湖南 張家界 427000)
我國實行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制度已經有兩年的時間,該制度在司法考試的基礎上改革了考試內容和考試方式,這對高校本科教育帶來新的挑戰。高校在開展法學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也需要實現不斷的創新改革,注重培養學生成熟的法律思維、法學理論,還需要保證其掌握相應的法務實踐能力,將培養高端的法學人才作為核心目標,保證教學內容符合法考的要求,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實現法學教育改革創新的基礎目標。
對于高校法學專業教學來說,主要就是幫助學生打好具備法律知識的基礎,形成良好的法律思維邏輯能力。其中法考主要就是利用主客觀的試題,對學生的基礎能力、思維水平、實踐能力進行考察[1]。在非理論教學型的高校,法學教育與法考都是以法律基礎知識為核心的,并開設了一系列課程,以法考作為主要的考察方向,教學為法考準備,法考檢驗教學成果,二者能相輔相成,并形成良性的互動。
基于法考制度不斷健全與完善的背景下,其能夠借鑒的地方就越來越明顯。由于受到傳統高等教育的影響,我國的法學專業教學更加注重培養法學研究型人才,對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度不足。而對于法考來說,其更加注重對法律實務問題的考察,也引起了法學專業教學的重視。利用課程的合理安排與實踐環節的安排,能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水平。由此不難得知,法考對高校法學教學改革來說十分重要。
法考的重點就是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知識掌握情況、動手操作水平等特點進行分析,并且對傳統的教學提出明確的要求。在引入案例教學的同時,創新教學方式,注重法學理論教育與司法實踐的互相融合。采用討論、模擬、互動等多元化的方式,保證課堂內外教學并重開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2]。對于第一課堂的教學來說,務必要保證教學的實用性,對學生的法律職業思維進行培養,還需要幫助其形成分析與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將專業知識轉化為職業能力要求,保證學生了解基礎概念知識,不斷擴大案例教學的廣度,激發學生的理性與感性認知,正確的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通過事例與案例教學的方式,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解決案例的核心內容就是法律問題,但是涉及到的法律問題十分復雜,例如勞動報酬相關的案例,覆蓋的范圍就比較廣,涉及到文化、經濟、政治等多個領域。從分析與討論中能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并做好對學生的技能培養,使其更加關注法律理論知識以外的部分,實現各個學科內容的交叉融合,不斷提升法律操作的技能水平,真正使用辯證的方式,對法律事務進行處理,以此不斷提升法學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與課堂外教學形成鮮明對比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課堂學習的時間有一定的限制。在實際的高校教學過程中,非法律專業的公共課程需要利用課堂外的時間。如果利用不當,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在無形之中延長了學制。另一方面,法律職業對學生的技能要求較高,如果訓練教學不到位,學生就無法滿足就業崗位的實際需求。除了法學專業的知識學習以外,溝通協調能力、表達能力等都屬于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屬于課堂外教學的基礎功能。因此,對于高校的法學教育來說,只有更加熟悉法學教材的基礎內容,不斷豐富教學手段,才能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法學教育當中。利用開展演講賽、辯論賽的方式,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與法學學習任務相融合。例如開始語言反映訓練、詞匯積累、模擬法庭熟悉法律程序等,積累更加豐富的法律實務經驗。
1.創建模擬法庭的教學模式
模擬法庭類似于角色扮演,學生可以在真實案件辦理過程中親身體會法庭審判的不同環節,還能在案件中運用在課堂中學習的法學理論,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法庭辯論、法庭調查等環節,都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展示自我的機會,還能檢驗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創設模擬法庭的方式,使得學生能獨立對案件進行分析,掌握法律職業必備的技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思維。
2.創建完善的課程見習和實習教學模式
創建課程見習、實習的教學模式,主要就是指法學專業的學生以法官助理、書記員或者律師助理的身份,進入到法律實務界當中工作。學生應當在對法學專業知識進行學習的同時,參與到專業實習當中。經過司法實務界專業人士的指導,學生會對法律流程更加了解,還能合理的運用學習過的力量知識,不斷提升學生的法律實踐技能。
結束語:總而言之,基于我國法考改革的背景下,高校要想實現法學教育的改革,就需要實現司法實踐教學與法律理論知識教學的融合,對法學教育方式進行不斷的改革,并引入案例分析的教學方式。只有不斷分析當前社會對法律人才的需求目標,不斷更新法學教育體系,引入多元化的法學教學方式,開展合理的法學考核,才能實現法學教學體系的更新,保證法學專業的學生法律知識扎實,法務實踐能力較過硬,能解決實際法律問題,成為社會所需的應用型高素質法律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