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體育教學部,河南 鄭州 450044)
在20 世紀80 年代,體操曾是高校的一項重要體育教學內容,并在校園受到推崇和熱愛,是當時學生展現強壯體質的運動項目之一,然而,隨著物質條件的不斷豐富和滿足,教育思想理念的不斷提升,高校體育運動項目逐漸增多,體操已失去當年的風光,并被逐漸的邊緣化。隨著新課程改革、“陽光體育”運動等一系列推動學校體育改革和發展文件的實施,體操依舊沒能恢復往日風采,體操運動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束縛了發展。
由于受到傳統體育教學觀念的影響,體育教師的教育觀念相對落后,有時在體操教育過程中會發現本末倒置的現象。自從高校體育項目全面實施新課改以來,就要求體育教師改變傳統觀念,注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但是部分教師還是過多地注重動作技能的協調、完美,沒有關注學生在課后的應用及身心的變化,導致許多同學未真正理解體操奧秘之所在。部分學生看似將技能學得很優秀,教師誤以為教學內容很到位,但是教學觀念的滯后性導致學生無法長期堅持體操運動。
目前我國高校體操教學內容中,絕大多數都是一些競技性比較強的內容,缺乏足夠具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使得體操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體操運動的興趣與熱情。另外,在高校體操教學內容中,關于體操運動的理論知識比較少,使得大學生對于體操運動基本知識的掌握力度不夠,難以實現大學生對體操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綜合學習。除此之外,在體操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對于體操教學內容缺乏足夠的創新,難以充分發揮出體操運動的優勢,導致學生在體操課程的學習中,缺乏足夠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只能機械盲目地跟著教師學習,從而導致學生在體操課程的學習中難以取得更大的進步。
高校體操教學的特點應該是教學組織的安全性、保護與幫助的廣泛性、教學手段的多樣性、程序的嚴謹性和過程的美娛性。體操教學是一個由多種元素構成的復合體,在制定評價標準時,也應該具備多種元素的評價體系。然而在目前高校的體操教學過程中,教師評價往往是僅以技術為主,并且只是簡單的通過階段性的考試來完成評價,使得評價標準單一,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學生片面追求技術動作,而對體操運動中所包含的人文和文化因素不作了解。單一的評價體系和偏重于技術,只會導致學生對于體操運動缺乏內在的學習興趣。而且在評價體系中,教師是唯一的評價主體,這樣便缺乏評價體系的合理化和人性化,學生的能力便不能夠得到全面的培養。
教學觀念與教學質量息息相關,轉變教學觀念,才能與時俱進。教師應該嚴格遵守體操課程改革要求,提高對該門課程的重視程度;積極關注與體操相關的運動賽事,關注運動員的體操技巧,并做好總結,與學生多溝通,關注他們對體操的認識,做到寓教于樂,教學相長。
體育教師應該積極加強體操教學內容的創新與完善,增加體操教學內容的新穎性與趣味性,以激發學生學習體操課程的興趣與熱情。所以,體操教師應該根據教學情況、教學發展目標以及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等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與設計體操教學內容,注重體操教學內容的多樣性、新穎性與趣味性,積極引進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以保證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從而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例如,高校可以要求社會中的專業體操運動員或者專家給學生開展知識講座,實現專業體操內容與學校體操內容的融合,從而進一步促進體操教學內容的多元化發展。另外,體育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各類體操教學活動,以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體操知識結構。
體操課程建設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考核評價體系是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效果以及教師的教學效果的評定。無論是考核評價的內容體系,還是其評價方法,都應該是多元化的。對學生的評價,除了要兼顧體操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綜合能力的評價外,也要考慮學生的自主創新、合作意識等方面的評價,因此,體操教學課程的考核必須突破過去傳統單一的終結性評價,把評價重點轉移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如果評價措施中包括了教師評、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等這些多元的、過程性的評價,體操課教學的評價系統就能夠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夠更全面、更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更好地貫徹教學論中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更有利于推動體操教學的改革。
體操教學作為高校體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能夠間接影響到高校的全面發展。現階段,伴隨著國家不斷加大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力度,體育教學已取得令人可喜的成績,然而體操教學改革仍然屬于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難點。對此,各高校體操教學需要將理論基礎與教學環境有效結合,豐富教學內容和方法手段,進一步完善教學評價標準,最終提升高校體操教學質量,幫助大學生養成主動鍛煉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