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師范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0)
高校是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學生黨員是學生群體中的優秀分子,加強黨支部建設,對提升黨員政治理論素養有著重要意義。讓教師、輔導員和黨支部書記共同參與學生黨建,可以將黨員理論教育貫穿到課堂學習和課外實踐中去,形成合力滲透到育人的全過程,也是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必然要求。
高校要求基層學生黨支部宣傳黨建理論知識要做到落地見效,但是從反饋結果來看,支部理論學習的實效性與組織要求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從理論宣傳形式來看,基層學生黨支部多以會議形式,學習形式單一,內容不豐富[2],學生黨員單向被動地接受黨的理論知識,在主動思考和積極參與等方面表現較差。二是從理論學習時間安排來看,黨支部理論宣傳和主題教育時間一般集中在一兩個月之內,學生在短期內理解透徹相關知識的效果并不好,知識吸收率較低。三是從接受群體來看,學生重視專業課程知識對自身發展的影響,忽視黨建知識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因此支部理論學習實效性很難得到提升。
目前學生黨員學習交流一般集中在支部按期開展的“三會一課”和“黨員活動日”等活動中,會議或活動結束后學習熱情就會減退,思想上的溝通缺乏持續時效性。這一方面是由于年級班級的差異,學生相互之間溝通較少,支部書記對本支部的學生缺乏足夠的了解,無法將黨的理論學習延伸到課堂中去,而且教師群體參與學生黨建工作的力度仍然不夠,這是導致學生黨員溝通缺乏持續性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支部黨員缺乏持續學習溝通的平臺,雖然也有“兩微一端”、“學習強國”等互聯網平臺的支撐,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強制機制,網絡平臺的使用率并不高[3]。
高校基層學生黨支部委員會組織架構建設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從支部書記設置來看,目前高校一般由輔導員兼職學生黨支部書記,輔導員學生日常管理性事務較多,專注黨建工作時間較少,黨的理論知識研讀不夠透徹,政治素養還有待提升,不能很好的在支部中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同時學生擔任支委會成員也存在一些問題,學生成為正式黨員一般在大三學年之后,此時學生的重心一般是在專業課學習、考研和就業上,很難為支委會貢獻更多的力量,學生黨員自身發展重心轉移等原因,導致學生支委流動較快,影響黨支部組織建設的穩定性[1],削弱了黨支部的影響力。
針對支部理論學習方式單一、時間緊湊的問題,應該創新支部理論學習方式,豐富理論學習的內容。首先要改變傳統灌輸式的宣講方式,將專題宣講與現場教學、交流研討與經驗分享相結合,從被動灌輸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知識。其次,學生黨支部在進行理論知識教育時,需要考慮時間節點安排的合理性,避免短時間內填鴨式教育,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的吸收率和理解率。最后,作為學生黨員要樹立時代使命感,應通過多種渠道學習理論知識,并結合自身特點將黨建知識和專業理論相融合,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做更多貢獻。
對學生黨員的教育不應該局限于支部內,要將黨員教育貫穿在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的全過程。構建師生黨員交流平臺,教師要深入貫徹課程思政的要求,將黨建思政教育與專業課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支部內、日常生活和課堂教學中都能潛移默化地學習新知識。同時,要加強運用“兩微一端”和“學習強國”等線上交流載體,并采取適當的獎勵機制或懲罰措施,在評獎評優時可以將其作為考量指標之一,提高學生黨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黨員學習溝通長效機制[4]。
黨支部書記作為學生支部的領頭雁,必須要加強黨建理論知識學習,多向有經驗的黨建工作者學習他們的工作經驗和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黨建工作能力[5]。同時還需完善自身的管理能力,為選拔踏實優秀的學生黨支部委員做準備。在選拔學生支部委員時,可以充分借鑒黨團一體化建設的經驗,在學生成為入黨積極分子之前就加以考察,預選優秀的學生提前參與支部建設,這將大大增加支委會結構的穩定性。支部委員再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影響其他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努力提升黨支部的綜合素質,為黨支部建設提供更優質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