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濱河實驗學校,山東 聊城 252000)
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有著非常深遠的價值與作用。在教學中,就要在一點一滴中、循序漸進中、潛移默化中,來引導、感染、帶領學生,獲得健全發展。
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道德情操、行為習慣等為核心,促使學生獲得健全發展。因此在教育活動中,就必須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學生的差異,進行紅色文化的滲透。首先,教師要遵循新課改的要求與目標,堅持素質教育的理念,將課堂主體歸還學生[1]。鼓勵學生,引導學生,自覺參與、主動學習、自主思考。不僅要善于發現問題,還要主動解決問題,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與意識。其次,深入了解學生的特點與差異,并且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法。如情境創設法,將單純的課本內容,與生活中的紅色文化內容緊密結合。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與形象,更加趣味與輕松,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后,密切跟蹤學生的細微變化,如情感、心理、學習、思想等等。充分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實現紅色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充分利用,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有序展開教學活動。
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環境,能夠為紅色文化資源的引入,創造良好的條件。首先,當地教育部門,要與學校領導加強密切聯系。為紅色文化資源的引入,給予制度保障,資金支持,人員供給。加大優秀教職工的培養,將紅色文化教育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目標中,主動參與研究、分析與探究,引導教師進行精美課件的制作,將更多的紅色文化資源,有條理的引入到學校、課堂中[2]。其次,要加大宣傳教育。校園氛圍與課堂氛圍,都是教學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就需要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將其滲入貫穿到學生的學習、生活方方面面。如通過校園廣播、宣傳欄、專題講座、會議、實踐活動等,來帶領學生主動學習,主動了解。還可以通過優秀模范的樹立,來營造良好氛圍。
例如,可以通過校園廣播,定期宣傳一些典型人物的事跡。如:鐘揚援藏16 年,足跡遍布西藏最偏遠、最艱苦的地區,長期的高原工作讓他積勞成疾,多次住進醫院,但他都沒有停下工作。多年來,鐘揚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要求學生來規范自己、約束自己,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
紅色文化資源的滲透,既不能脫離教材內容,也不能脫離生活實踐,才能取得顯著的成效。首先,需要根據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利用適宜的紅色文化資源。可以通過紅色文化資源的簡介,帶領學生對其展開深入了解,了解其背景、經歷、精神、品質等等。在以視頻、圖片、聲樂等形式,直觀呈現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以教學內容為主,紅色文化內容的引入為次,實現有效引入[3]。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教師認識到,教學內容始終是重要的,是第一位,不能過于重視紅色文化資源的形式、種類,而淡化教學內容。可以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來引入紅色文化資源,來取得顯著的成效。
例如,在《中華民族一家親》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引入以下紅色文化內容。如:我國駐守新疆地區的兵團,不僅出色的完成了執勤任務,還積極參加和支援當地的經濟建設,為邊疆的繁榮和發展貢獻了很大的力量。
要想將紅色文化教育,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全面融合,還要對教學形式進行優化豐富,才能傳遞更多價值、品質與精神。首先,借助專題活動,引導學生課前搜集資料、詢問他人、互動交流,了解更多關于紅色文化的知識內容。在課堂上,與教師、同學展開深入交流,并投入自身的情感與想法,來感染與影響學生。其次,可以通過案例講解,引入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優秀與典型人物與事例。然后鼓勵學生展開討論、探究、分析、總結,提出自身的看法與觀點。最后,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如微課、在線課堂、多媒體技術等等。
結語:綜上所述,紅色文化資源是我國優秀與經典的教育內容之一,更是中華民族經久不衰的傳統文化之一。將其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對于學生品質的塑造、道德的培養、情感的挖掘等,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作為教師,就要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多種渠道,來展開教學活動,最終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