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教育局,山東 東營 257200)
新課程理念是基于時代發展和教育事業發展,而提出的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教學理念,是正確的科學的教學指導,因此,在開展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貫徹這樣的理論指導。因此,筆者在本文中將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圍繞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做一些教學的反思和總結。從教師、學生、教學方法等等方面進行思考,希望能夠探索出更適合信息技術教學的方法和道路,助推中學信息技術的發展。
每個教育階段,每一門學科都有一定的教學標準。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遵守其相關的新課程教學標準。這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指導,也是考察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但是從現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情況來看,許多教師尚未充分理解中學信息技術的新課程教學標準,沒能嚴格按照相關的要求來指導教學,導致教學工作出現了一定的偏差,未能達到最為理想的教學狀態。
教學的主體是什么?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角色是誰?教學活動必須圍繞誰展開?這些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學生。然而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們仍然秉承著較為傳統的教學思想,在教學中注重凸顯教師的地位和作用,輕視學生這一角色的作用。這樣的教育觀點和現代教育理念是相違背的,這導致部分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未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影響到了學生學習的效果。
很多教師因為信息技術這門課不是中學教學的主干課程,所以在教學中管理的非常寬松,這造成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紀律性比較差。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睡覺、遲到早退、背著教師在電腦上偷偷玩游戲、不認真聽課開小差等等。很多時候計算機教室里面都是亂糟糟,吵吵鬧鬧的一團,學習風氣被帶歪了很多。
中學信息技術主要教學內容是和計算機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涉及到的知識比較繁瑣、細致,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會比較缺乏耐心。而且很多學生還沒有認識到學習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所以在學習的時候往往比較被動,缺乏積極性。這導致信息技術的課堂比較缺乏活力,課堂死氣沉沉的,學生的學習效率比較低。
部分信息技術教師每次上課的時候,就自己一個人在講臺上不停的講,很少關注學生的反應,也不管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只顧自己完成講課任務,極少和學生進行互動。教師只顧教學進度,在教學的時候絲毫不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試問這樣真的能做到高質量教學嗎?真的讓學生將知識學到腦子里去了嗎?筆者相信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此,筆者認為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是很有必要的。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要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根本目的,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技能,形成個性化發展,還要讓學生學會運用信息技術促進交流和合作,拓展視野,勇于創新,為適應未來學習型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作為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對于這一系列的標準和要求,我們應當有著清晰明了的認知,并且應當嚴格按照這些標準開展教學工作,這樣才能夠實現更高質量的教學,讓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得到更好的培養與提高。
課堂教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翁,不僅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因為這樣能夠更好地發揮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更多的主動性,學會主動學習。這樣的教學課堂會更有魅力,更加的開放。所以,在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多的凸顯學生這一角色在教學中的作用。
為了讓課堂教學更有秩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變得更規范,教師非常有必要加強課堂教育的紀律管理。教師要嚴格按照校規校紀,班級規定管理學生,要嚴肅的向學生申明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對于不守紀律的學生應當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這樣學生才會產生警戒心,從而有效地降低學生違反紀律的幾率。
個人認為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可以適當的豐富一下教學方法和活動。比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分組式討論、答題小競賽等活動。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讓課堂教學變得更有趣,這樣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善中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情況。
有效的師生互動建立在師生相互尊重,彼此能夠平等交流的基礎上。基于這樣的條件,教師在教學中要先向學生散發出善意,在日常教學中對關心愛護學生,從了解學生的學習開始,然后慢慢的了解學生的生活、思想動態等等。做到逐漸走進學生的內心,從而增加師生之間互動的機會,實現高質量的互動,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目前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想要讓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取得更大的發展進步,教師必須要立足實踐,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實事求是的找準問題根源,精準的采取措施解決問題。以上,就是筆者圍繞新課程理念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