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化工學校,山東 東營 257000)
虛擬仿真技術,又叫做模擬技術,就是用一個仿真的系統或設備去模擬現實操作的技術。虛擬仿真技術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可以應用在汽車駕駛、飛機駕駛、船舶駕駛、體育訓練、樂器訓練、土木工程、游戲娛樂、醫學操作訓練等各個行業和領域。可以在沒有現實風險和經濟損失的前提下去練習和掌握某項操作技術,并且使操作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隨著虛擬仿真技術的日益成熟,這項技術漸漸走進了校園,走進了課堂,走進了學校各個專業的實驗室中。其中醫學護理虛擬仿真系統是由三維虛擬仿真系統和配套的模型人共同構成的,尤其在基礎護理學和婦產科護理學上的技術更為先進和成熟。
1.四步觸診:通過模型人和三維軟件,可以直觀、清楚地展示四步觸診法的步驟,從多個模式、多個方位對胎產式、胎先露、胎方位、胎先露是否銜接、子宮大小是否與孕周相符等評估步驟逐一進行模擬和觀看。
2.平產接生:從接產前準備到接產步驟:直觀、清楚地展示平產接生的步驟,可以模擬宮口打開的全過程,真實模擬練習消毒的方法和順序、接生的方法和手段,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
3.人工流產:可以直觀、清楚地展示人工流產的操作步驟,讓學生區評估人工流產術的適應癥,通過評估患者情況,給予患者最適合的人工流產方式。還可以在模擬操作過程當中,在顯示屏下直觀地觀察器械在引道和子宮內部的具體操作情況。
4.臀位助產:對于死胎和出生后胎兒難以存活的一種助產方式,虛擬仿真技術可以使模型人展示臀位助產的完整操作步驟,以及可以模擬骨盆狹窄、足先露等難產情況。是學生在實驗室就可以完成一整套的操作過程。
5.分娩機制:通過觀看三維立體圖像,直觀了解每個步驟胎頭各相應徑線和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及出口平面的相互關系。可以觀察到胎頭的前囟門和后囟門。
1.心肺復蘇:學生通過對仿真模型人進行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通過顯示屏上的數值和曲線去判斷每一次按壓的深度是否到位,吹氣的氣量是否合適。按照按壓呼吸比30:2 的次數,進行5 個循環后,對模型人進行評估,如果按壓到位,吹氣適量,系統會顯示患者搶救成功,否則就是搶救失敗。
2.留置導尿術:學生可以通過虛擬仿真軟件和配套模型人練習留置導尿術,對于消毒的順序和步驟,三維軟件顯示器會有相應的提示,操作錯誤也會預警。插尿管的過程也是在三維軟件顯示器下進行的,導尿插入的深度和通過的位置在顯示器下一目了然。
3.靜脈輸液:從操作評估核對、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核對檢查、準備藥液、插輸液器、核對解釋、初步排氣到選擇合適消毒液消毒、扎止血帶、核對并且二次排氣、靜脈穿刺、固定針頭等操作步驟都可以通過虛擬仿真系統進行操作練習,每一個步驟完成后都有相應的提示。而且模型人也可以模擬出真實血管的彈性和穿刺后回血等真實操作場景。通過顯示器可以明確針頭與血管的關系以及針頭在靜脈內部的具體位置。
4.鼻飼法:通過三維消化系統和導管真實模擬出導管在體內的位置距離,通過顯示器可以明確看到吞咽時食道的變化,如果誤插入氣道,患者會出現的嗆咳、發紺、呼吸困難等癥狀。
以往的護理實踐往往采用觀看教學視頻、真人互相練習操作、普通模型人等方式。觀看教學視頻的方式只能使學生了解大概操作流程,但是對具體的操作方法和細節并不能很好的掌握;真人互相練習的方式一般存在于靜脈輸液、口腔護理等練習操作中。對于靜脈輸液而言,學生之間互相練習固然更加真實和直觀,但是短時間反復地進行穿刺練習會對學生的血管產生傷害,尤其是在練習初期,對于持針方法、持針角度、穿刺深度等把握不好的時候,學生之間的互相練習其實是在增加不必要的傷害,而對于口腔護理的真人操作而言,看似傷害較小,但倘若學生無菌操作意識不強,或是口腔護理器械的消毒滅菌不合格,很容易造成疾病的傳播;使用普通模型人的教學方法僅僅具備人的外觀,并不具備人的生理解剖特征和生命體征,學生無法去真實感知操作步驟是否標準,搶救措施是否有效。這些都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虛擬仿真技術下的模型人不但擁有模擬出來的呼吸和心率,而且可以在模型人身上進行各種真實操作,甚至可以模擬患者的搶救過程。最后由計算機系統去評估和判斷搶救流程和搶救結果。對于學生來說,這種操作體驗更真實和直觀,可以更有效的學習各種操作技術,而且有效避免了自己血管的損傷和杜絕了疾病的傳播。虛擬仿真技術軟件,突出了學生崗位操作的核心技能,指明了教師現場學習技能的方向,為教師主動進行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激發了廣大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主動性。這項技術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經歷過虛擬仿真技術培訓的學生,畢業后走進醫院、面對患者的時候可以更有勇氣和底氣,不再是以實習為理由,在患者身上進行練習和操作,減輕的病患的痛苦,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醫患、護患糾紛。
醫學護理虛擬仿真技術改變了傳統醫學護理教學模式,可以模擬產科分娩、靜脈輸液、心肺復蘇、留置導尿等臨床使用廣泛的操作。帶給學生更真實、直觀的操作感受。使學生在走出校園、接觸真實患者之前就有了真實的操作體驗和扎實的操作技術。經歷過虛擬仿真技術培訓的醫學生,走向臨床的時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病患對于實習生是在拿自己“練手”的偏見和固有思維。更有助于建立醫護和病患之間的信任感,減少醫患、護患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