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實驗中學城北校區,四川 綿陽 621000)
國畫極具民族風格和特征,被視為華夏文明的精華所在,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和內涵。更重要的是,通過國畫教育,能夠讓高雅藝術走入尋常百姓家。本文將圍繞如何在小學美術課程中更好地開展國畫教育開展探究和分析。
國畫在我國漢代起源,并且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發展變化,從而成就了國畫的民族特色。國畫一般以人物、花草以及山水等載體的形式呈現,以表達出作者當時的所想所感,因此國畫還具有一定的時代特點。在小學美術課程中進行國畫教學,其更加側重于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說,讓學生在國畫教學過程中要形成較好的觀察理解力外,還要有一定的情感思維基礎。當然,這也是傳統教學中非常缺乏的素養教育。因此,在小學美術課程中引入國畫教學尤為重要。
中國畫教學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種類型:1.理論教學,也就是引導學生有意識的翻閱并理解中國美術史;2.實踐教學,鼓勵學生拿起紙筆,根據自身的喜好,在宣紙上進行臨摹或者自由發揮。但這種教學方式并不太適合于現代的學生。往往越是簡單的教學,學生越是能夠容易接受。不過,實踐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切實地感受到中國畫的魅力,也更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但總體上來說,兩者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且有可以融合的條件。兒童水墨,就是臨摹,學生往往上手快,所臨摹的對象不是動物就是人物。兒童作畫比較大膽,所以有一定的視覺沖擊力,但由于過度強調畫面形象,容易在墨色濃淡上拿捏不穩。而有些學生平時并沒有繪畫習慣,對于水分墨色的掌握更容易出錯?;诖?,美術教師就要肩負起指導學生欣賞國畫的重要,培養學生對于國畫的熱情和興致。
在進行國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入手,再結合學生的能力來選擇合適的國畫教學素材。剛開始國畫教學的時候,要從學生接受程度高且通過簡單交流就能夠熟練應用的國畫技術入手。而一些理論性較高的國畫內容,教師就要將其轉變為通俗語言進行教學。此外,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強調國畫自身特有的審美性,鼓勵學生可以自行創造和發揮。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國畫教學,從而更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散學生思維。如有必要,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展開教學。
在國畫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進行國畫藝術欣賞的能力,經常欣賞國畫藝術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可以發現,低年級的學生容易出現把原有作品放大或縮小進行作畫。作為美術教師,應該由淺入深的將國畫用墨技法帶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們能夠掌握齊老駕馭筆墨的方法。齊老在畫蝦的時候,不僅能夠用筆痕與墨色展現蝦的質感和結構,而且還能用金石味的手法對蝦須進行刻畫和描繪,使得就算是純墨色所勾勒出來的圖畫都頗具濃烈意味。學生在掌握國畫的相關技巧后,便可以結合自己的想法開始自行創作。欣賞國畫是學生國畫教學的最基本步驟,其能夠起到幫助學生提高審美的能力,還能夠為后期國畫作畫奠定基礎。
想要提升學生的創作技巧,教師就要有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不一樣的繪畫,其所需要的技巧和審美都是不一樣的,教師就要有目的性的講解讓學生通俗易懂的創作技法。教師要始終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中心位,不要一味的想要表現自身的專業能力而忽視了學生是否能夠完全吸收所講內容。
國畫教學說到底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而藝術素養的高低又對鑒賞能力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學生如果能夠掌握藝術的鑒賞能力,對于其國畫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
美術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多分享經典的國畫作品:如梅蘭竹菊等等,在講解的時候,教師要從畫法和技巧上進行分析,引導學生不能注重外表而忽視內在的精神和含義,要有花中四君子那樣有中國氣節。對畫作進行欣賞的過程中,可以適當融入自身情感,從而能夠更好地體會當時畫家的所想所感,這就是所說的藝術素養。學生在體會畫家本身心境后,才能夠提升自己的藝術審美境界,從而創造出優秀的國畫作品。
總而言之,美術教學已經開始得到廣泛的關注,而創新教學方法和轉變教學內容則對現代化美術教學有著重要意義。國華教育在小學美術課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其對于美術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有著積極作用。通過合理且科學的教學策略,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實操能力,還能夠幫助他們發散思維,培養創造創新能力,從而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