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濱??h八灘中學,江蘇 鹽城 224500)
音樂教學作為高中教育教學組成部分,是音樂文化傳承的積極表現,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階段?,F代學生追求流行音樂,對民族音樂缺少了解、學習興趣不高。對此,音樂教學中通過適當的教學方法融入民族音樂,從而讓更多學生了解民族音樂,學習民族音樂文化,得到音樂素養提升。
民族音樂涉及的音樂文化諸多,如:民樂、戲曲、民歌等,內容多樣。據調查顯示,我國民歌約數十萬首,曲藝音樂上百種、戲曲400 余,這些都是民族音樂都是人民在勞動中創作的,是民族融合的直接展現,民族氣息顯著。高中階段,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念轉折期,通過民族音樂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愛國意識、民族情懷。音樂作為一種新的語言形式,民族音樂就是文化交流的使者,經過民族音樂的學習有助于學生了解文化特色,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覺承擔起民族音樂傳播的責任。另一方面,通過民族音樂學習培養學生欣賞水平,高中生對音樂的了解較少,其審美認知較為片面,盲目的追求流行音樂、追星。對此,將民族音樂融入音樂教學中能夠培養學生欣賞水平、擴大視野,實現全面發展。
音樂教學中,教師適當的融入民族音樂文化內涵,引導學生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進而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民族情懷與愛國意識,讓學生對民族音樂有基本的認識。同時,經過民族音樂學習能夠培養學生建立多元化價值觀念,學習不同曲藝、文學知識,提高音樂欣賞能力。
例如:在多彩的民歌教學中的通過欣賞民歌感受音樂情緒,理解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民歌的風格特點,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首先,欣賞民族歌曲,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學習的興趣,通過欣賞學唱,使學生感受民族音樂的風格及它的音樂魅力,并且了解當地燦爛的民族文化,進而達到欣賞認知、喜愛、繼承發揚光大民族音樂文化的目的。其次,播放民族風情幻燈片,展示內蒙、西藏、新疆區域圖,背景音樂——《愛我中華》。兩首歌曲分別是哪個少數民族的民歌?它們的音樂情緒是怎樣的?采用的伴奏樂器有哪些?演唱這是誰?(播放作品)。最后,引導學生總結作品的共同之處并提出,民族音樂與民族生活地區、生活、經濟有什么關系?使學生了解到任何文化現象都有其物質基礎與文化淵源。
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為人們提供的便利條件,將其應用到高一音樂教學中有助于教學效率提高,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讓音樂課堂更具活力、音樂內容更加豐富。對此,教師結合多媒體教學特點將民族音樂以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營造濃厚的課堂環境,調動學生學習情緒,為后續教學做鋪墊。
例如:在少數民族民歌鑒賞--蒙古族、維吾爾族教學中,首先,導入新課,多媒體播放少數民族的歌曲并提出這首歌曲的特點,同時出示課題。蒙古歌部分,聽《牧歌》、《嘎達梅林》,引導學生比較作品的節奏、結構、情緒。介紹蒙古民歌類型,如:長調民歌曲調悠長、節奏自由;短調民歌曲調進奏、節奏整齊。其次,維吾爾族民歌部分,聽《大阪城的姑娘》感受音樂的旋律、節奏、情緒。分析該民族民歌特征,共同唱《青春舞曲》。
高中民族音樂風格歌曲較少,加之缺少對音樂課程的重視使得學生對民族音樂缺少了解,不利于學生地域文化培養。伴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深化,為更好的培養學生民族音樂文化情感,教師需根據學生對音樂的了解融入教材外的民族特色音樂作品,如:《半個月亮爬上來》、《賣花姑娘》、《送情郎》、《吐魯番的姑娘》等。將一些經典的音樂融入課堂深化其價值意義,增強學生民族情感,更好的體會民族音樂蘊藏的情感魅力,深化學生對音樂文化的了解。
綜合分析,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國音樂是起源最早的音樂,雖然不同地區的民族音樂有著不同的特點、品種、流派,但基本風格特征都集中于音樂的線條、意境中。音樂教學中,為讓學生有更好的體驗需要教師立足于多方面、全過程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多種形式融入民族音樂,從而讓學生更好的體驗民族音樂的情感、意蘊,根據不同的民族音樂展現獨有的音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