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第七中學,江西 九江 332000)
在以往高中數學的課堂中,由于思維難度的增加和知識量的加大,教師常常為了趕進度加快教學的節奏,對數學知識的講解并不透徹,知識中體現的方法也不能完全地展現,導致學生在聽講過程中經常出現似懂非懂的情況。由于學生還有其他科目的學習,學生在課下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對于課上未明白的知識點進行二次消化,阻礙了學生進一步的學習,也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就變得非常的迫切。本文結合高中數學的特點從學生的興趣,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以及數學思維的培養入手對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進行深入的探究。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大的動力,有了動力學習才會有保證。在我們傳統的數學課堂中,缺乏的就是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導致課堂效率的低下。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保證學生學習的勁頭,教師可以改變授課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是多么的有趣,也激發學生有了進一步探索的欲望,培養學生加強自己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習的效率。比如,我們上課在講解知識點時,可以先講一講創造這個知識點的數學家的故事。如講解三角函數的時候,可以先講一下我們的“歐神”,通過講述歐拉為了研究數學最后導致雙眼失明,還在不停奮斗的勵志故事,不但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學習的態度,還可以進一步的激勵他們去探索數學的渴望。再有我們的高中數學中還有很多名字很好聽的定理,通過這些定理,讓學生感到數學真的很有意思,愿意去研究數學,學習數學,保持對數學學習的新鮮感。如我們在講解平面向量的時候,就有“奔馳定理”,我們在講圓的時候還有“鴨爪定理”等等。通過這些定理的名字就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奇妙,感染學生希望學習數學,想去探究數學中更深奧知識,從而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的進一步發展。
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而這個力量在數學課堂中可以進行充分的體現,以此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在上課之前,可以提前根據學生的數學能力,將全班同學平均分組,教師在講課時,充分啟發學生的思維,利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建模思想,在小組中進行集體的攻關,集中集體的智慧將題目中所反應的知識點,知識方法一一攻克,從而到達熟練掌握知識,靈活運用知識的目的,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比如利用小組解決這樣一道習題:正三角形ABC 中,邊長為4,動點D 在AC 上移動,以BD 為底邊做等腰Rt ΔBDE,求AE 的最小值。小組拿到這道習題以后,利用通常的幾何知識是不好解決的,甚至直角坐標系都很難解決,這就需要利用數學核心素養下的建模思想進行充分的考慮,才能達到提高解題能力的目的,我們可以以B 點為極點,以AC 的中線為極軸建立極坐標系,所以設D 為(ρ,θ ),由極坐標和直角坐標的關系知,設E 為,由題意知,代入到得,化為直角坐標得x+y=,從而知道E 點的軌跡是一條直線,當AE 最短時,只要求一下點A 到直線的距離就可以了。這道題充分發掘了小組集體的力量,鍛煉了學生的建模能力,促進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在數學課堂之中,不僅要對知識點的原理剖析到位,還要將運用知識的方法教授給學生,因此,數學思想的教授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課堂講解時,可以利用典型習題將數學中的類比思想,整體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化歸思想等思想方法重點教給學生,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解題時能夠有多種途徑對習題進行解答,優化學生解題過程,達到解題中的快速,省時,準確。從而提高學習的成績,提高課堂的效率。如解決這樣一道習題,在 ΔABC中,BC=8,AB+AC=10,求的范圍。這道題的解答中,我們可以利用建模思想進行建系解答,但我們也可以發掘題目中的條件進行思維上的轉化,我們可以將B,C 看成兩個定點,而A 到兩個定點的距離之和為10,那A 點軌跡就是一個橢圓去掉兩個長軸上的端點,這樣向量問題就劃歸為橢圓問題,再取BC 的中點為O,則=4,則最大時取最大值,最小時取最小值,根據橢圓的知識可以很容易得到范圍為[-7,9) 。通過數學思想的滲透可以將數學知識最大化的活學活用,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促進課堂效率的提升。
總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的方式還有很多,如何能夠更好地構建還請我們各位數學教師多想辦法,多思考,力求讓我們的學生能夠掌握的更熟練,更扎實,以致我們的學生能夠在高考中考取更好的成績,將來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