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龍華小學校,四川 成都 610101)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教師必須探明這一點,并且從這一點開始教學。”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起點,前置學習能了解學生的起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主性,幫助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深入了解,真正實現以學定教。
有研究者認為:前置性學習又稱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業,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是教師向學生講授新內容之前,讓學生先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所進行的嘗試性學習。[1]也有研究者們認為,前置性學習是學生在課前進行的具有研究特質的自主學習。[2]還有老師認為,前置學習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就是在學習新課內容之前,組織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的準備性學習和嘗試性學習。[3]綜合上述認識,筆者參與的課題研究團隊認為:前:方位詞,指某事物產生之前。置:擱;放。將前置學習與課堂教學相聯系來看,前置學習就是擱放在課堂教學之前所進行的學習。它是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經驗進行的準備性、嘗試性學習。其價值在于確定課堂學習的重點,實現以學定教,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對知識進行建構,同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目的有兩個:一是為學生后續的知識建構做好準備;二是為教師后續的學習引導提供依據。
從我校開展前置學習以來,教師在設計初期存在一些問題。在準備性學習方面,多數老師在嘗試設計前置學習內容時,對前置學習的內涵理解不到位,缺少準備性學習內容。另外有部分老師在設計前置學習內容的時,雖然會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準備性學習的內容。但出于種種原因,老師們沒有理清知識之間的縱向聯系,設計的準備性學習的內容與新授課聯系不大。在嘗試性學習方面,存在如下三個方面的問題:1.問題指導單一局限,不利于學生發散性思考。2.問題指導不明確,不利于學生針對性思考。3.問題缺乏層次性,不利于學生嘗試性思考。當然除了準備性學習和嘗試性學習這兩方面的問題外,還存在一些其他的問題,比如前置學習內容過多,前置學習內容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前置學習缺乏趣味性等。
要想優化前置學習的設計,教師首先要進行理論學習。老師們在設計前置學習時之所以會出現上述問題,本質上還是因為教師學習不夠。對眾多的一線教師來說,理論學習是比較晦澀難懂的。教師可以先收集前置學習設計的案例進行學習,有了一定操作經驗的積累后自然需要理論的支撐。然后通過學習前置學習相關文獻綜述,了解前置學習的內涵和外延。明白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是前置學習設計的基礎,建構主義理論和數學課程標準是前置學習設計的指導方向。
針對前置學習準備性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從深入研究教材入手。不同年級的不同內容,對前置學習準備性學習內容提出的要求不同。教師只有吃透、悟透教材,才能準確設計前置學習的準備性。嘗試性學習方面,針對指導單一局限的問題,我們可以適當將前置學習嘗試性學習設計得具有開放性。開放性指前置學習的內容、形式、思維的開放性。針對指導不明確的問題,我們可以將前置學習嘗試性學習設計得具有針對性。針對缺乏層次性的問題,我們可以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結合教材問題串的形式降低問題的難度。《小學語文前置作業設計研究》一文中提出,“維果茨基認為教學的實質就在于關注每位學生不同的‘最近發展區',使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這為前置作業的有效應用提供了心理學依據。教師在設計前置作業時,一定要注意前置作業是否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指導性指在前置學習時,教師要為學生做一些內容、資源、方法等方面的指導,為學生可能存在的困難提供可能的幫助。
我們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前置學習的趣味性也非常重要。學生越感興趣,他們完成前置學習作業的效果越好。除了紙質的前置學習單,教師還可適當借助作業盒子、小勾學習圈等教育人工智能平臺布置前置學習作業。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節省大量批改作業和統計學生完成前置學習作業情況。相信隨著我們的不斷研究,前置學習設計能夠做得越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