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紅
(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白舍鎮中心小學,江西 撫州 344000)
小學語文作業是反饋學生學習語文質量的途徑之一。對于教師來講,在教學過程中要隨時了解學生作業情況,根據學生的作業好壞進行教學方法和策略調整。同時語文作業布置的水平直接影響學生鞏固知識的牢固性,所以教師在布置語文作業的時候要知識靈活性,形式多樣化,為學生接觸固定的限制和形式要求。這樣更容易激起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小學語文的質量。
語文作業是檢查學生對這一節課程知識掌握的結果,在語文學習中占有不可缺少的角色,對語文質量的提高也有極大的影響。但以往固定模式的作業制約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心生厭煩,每天做作業也是應付了事,違背了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布置語文作業的時候應該靈活且科學,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融入語文作業中,讓語文作業能夠與生活聯系,用實踐性的作業來推動學生完成,從而讓學生樂于做作業,在作業中找到快樂,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發展,讓小學語文質量有一個飛躍性的提升。
比如,教師在講述《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門課程的時候,老師可以組建學生分組進行資料收集,了解一下家鄉的英雄事跡,這樣能夠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語文知識,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氣息,同時還增進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當然也可以根據課本內容,給學生布置一下繪畫作用,利用課本上的文字描述來用繪畫展現出小放牛的精神,促進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課本所闡述的內容,讓學生能夠從內了解小放牛的精神和膽識,讓學生記憶內容更加深刻,學習起來也更加輕松。
語文教學是面對所有學生的,可以說是因材施教。根據這種語文課本上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從中得到啟發,給學生留作業的時候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進行布置。學生接受知識點和接受能力都有個體差異,為了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完成作業,減少學生對作業的厭倦心理,教師就應該對作業難度進行優化。教師可以在作業難度分層上設置為簡單、中等、難度三個等級,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掌握能力來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并且進行完成。這種方法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完成作業的好習慣,還能夠減少學生對小學語文作業的厭倦心理,為小學語文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例如,教師在講述《魯濱孫漂流記》這門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逐漸分層來布置作業。第一個問題了解整個事件發生的始末,并且簡單概括全文內容;第二個問題整篇課文是對魯濱遜的漂流記有啥看法;第三個問題自己從這篇文章受到了哪些啟發。教師將問題羅列在黑板上讓學生們自己選擇課后作業,然后讓學生自己完成。這樣一來既能夠彰顯出不同學生的掌握知識深淺,還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完成作業,減少家長與教師的困擾,這樣也有助于課后知識的掌握,讓小學語文質量快速提升。
興趣對于學生來講就是做好的教師,是學習一門課程的驅動,為了保證小學語文質量的提高,那么就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之后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盡量給學生進行興趣作業,讓學生不會感覺到語文作業的枯燥感。當然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可以大膽一點,讓學生自己設計作業,既為學生減輕了學習負擔,還能夠體現對學生作業的權威及選擇性,這種布置作業的模式既能夠讓學生改變對語文作業的看法,還能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教師也能夠在學生完成作業以后發現學生們的個性和不足,對以后的教學找到新的方法,從而達到提高語文質量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講述完《掌聲》這個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趣味的練習題,針對文章重點的詞匯和知識進行課后作業布置,利用選擇填空、根據重點詞語造句、猜字謎等游戲式的作業方法進行。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品排練的方法進行課后作業布置,利用課本上的內容組織情節演練,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另外也可以根據課本上內容進行知識搶答,讓學生學習知識更加踴躍,更加有助于小學語文質量的提高。
總而言之,語文作業在語文教學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部分,是對學生知識考驗和能力提升的好幫手。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要多下心思,不能夠一味的重視知識,應該把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讓死板的知識點活躍起來,趣味的學習和做作業,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愿意完成作業,而不是為了應付潦草了事。當然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通過學生的表現進行改革,通過不斷的創新和探索,更好的優化語文作業提升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