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真
(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市山鎮新聞出版希望小學,江西 撫州 344000)
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迫在眉睫。因為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很多教師并不重視閱讀教學,使學生無法真正的從文本中汲取到知識,無法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無法讓學生快速的理解文本、掌握文本。而想要改變現狀,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就需要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的提高重視起來。所以,本文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語文的人文特性,闡述了幾種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是編寫者們精挑細選出來的,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將教材當作依據,從生字、生詞、讀音、例句等方面的教學做起,讓學生可以掌握最基本的閱讀元素,可以順利地完成閱讀。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要注意一點,那就是要遵循新課改的教育理念,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的發現、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為學生奠定良好的閱讀基礎【1】。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難忘的潑水節》的時候,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為:流利的、正確的朗讀文章,并學會15個生字,明白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了解傣族的民俗習慣。根據教學目標來看,教師想要有效地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最佳的開展教學的方法就是讓學生進行朗讀。通過朗讀,學生的情感可以被調動起來,可以切身的去理解文章、掌握文章,去感受傣族人民的熱情、感受到傣族特殊的風俗習慣,感受到潑水節的樂趣,感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地氣。這樣的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發現語文材料中提供的文章的趣味性,可以讓學生掌握牢固語文基礎知識,從而讓學生的閱讀基礎得以夯實。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應新課改而生的教學方法,可以將學生帶入與文章相符的情境中,讓學生切實的體會到知識、感受到知識。眾所周知,小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活潑好動、思維敏捷、擁有極強的好奇心卻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閱讀教學相對來說較為枯燥,教師基于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創設出一定的閱讀情境,可以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學習知識,掌握閱讀教學的技【2】。教師在創設閱讀情境的時候,要將多媒體設備的優勢發揮出來,利用圖片、聲音、圖像等創設出立體的教學情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在教學文章部編版《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前搜集一些有關于西沙群島的圖片、視頻、文字資料,然后將其進行歸納、整合,制作成ppt課件。在課堂伊始,教師可以將這些美麗的景色呈現在學生面前。因為學生的生活經驗較少,去過的地方不多,所以在看到這樣的景色后會發出驚訝的叫聲,感嘆著這個地方的美麗與富饒。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去閱讀文章。因為學生在課堂伊始視覺、聽覺受到了沖擊,所以在閱讀文章的時候,腦海中會不自覺的形成一幅幅真實的畫面。而這就是將學生帶入真實的情境中了,學生仿佛切身的看到了西沙群島的富饒,看到了美麗的景色,所以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快速地掌握文章重難點。由此可見,結合教材文本創設出閱讀情境,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掌握文章。而且因為這樣的教學方式生動有趣,所以學生會對閱讀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閱讀教學中。
教材中的文章雖然是編寫者們精心挑選出來的,但是若是光靠教材中的文章是很難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的,所以,教師要適當地去拓展閱讀教學的范圍,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在閱讀課外書籍的時候運用學到的方法和技巧,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因為這篇文章講述的是文學大家魯迅先生,而作者在文章中這樣評價魯迅先生:伯父的一生是為別人著想的一生。魯迅先生眼中的自己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那為什么兩個人會有不同的評價呢?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利用學習到的閱讀方法、技巧去解讀《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脈絡。在課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閱讀魯迅照片的作品,如《朝花夕拾》等,通過其去了解魯迅照片對社會做出的貢獻,了解到魯迅先生的文學造詣,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
想要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需要遵循新課改的教育理念,改變自身的觀念,在閱讀教學中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進行增強,并立足于教材開展閱讀教學,幫助學生奠定良好的閱讀基礎。教師還需要將多媒體技術運用起來,通過其創設出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閱讀教學中,并發現閱讀教學的樂趣。教師還需要將閱讀教學的范圍進行拓寬,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