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慧
(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白舍鎮中心小學,江西 撫州 344000)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主要指的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教材內容和課外資料進行結合,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效率,降低小學生識字的難度。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使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字詞的讀音和含義,來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教學質量。
象形字主要是為了描繪事物的形象和輪廓。對于小學的學生來說,一般教材上需要學習的字都屬于象形字,雖然看起來略微的簡單,但是由于時代的演變,這些文字已經變得非常的抽象了,使得學生在識記時會存在一些難度。因此,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演示含義的演變過程【1】。
比如說,教師在進行“日、月、山、火、石、羊”等一些字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利用起來,為學生演示一個物體、圖形是怎么轉變成一個象形字的,將漢字的結構和生動的外表進行結合。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很快的掌握漢字的寫法、讀音。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先告知學生這些字最初的形狀,都是通過對實物的造型進行描摹創作出來的。比如,教師在進行“水”這個漢字的教學時,應該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出水流的圖,為學生配上潺潺的水流聲,讓學生對這幅圖片進行觀察,形容出水流時的樣子。然后,教師為學生展示出不同字體的“水”,比如說簡筆畫的水、抽象化的水、楷體的水和宋體的水,讓學生對這些水的形象進行觀察,找到實物圖和象形字之間存在的關系。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將具體圖形的形狀轉變成較為抽象的字體,使學生對漢字的感性認知上升成了理性認知,能對象形字的構成進行真正地理解,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由于小學生對于比較抽象的事物學習時,能力不夠,導致了學生在進行會意字的學習時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對于會意字的字形和含義的理解不能透徹【2】。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通過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CAI課件,將形象的畫面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對會意字進行充分的認識。
例如,教師在進行“比、從、林、相、伍”等一些會意字的教學時,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課件,讓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進行識字,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很快地對知識進行理解,充分的掌握會意字的構字方法。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圖片或者想象的畫面,讓學生能夠對會意字的情境進行生動形象的感受,體會古人造字的智慧,感受會意字的形象特點,讓學生體驗識字的樂趣,激發識字的熱情。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更多識字的經驗,使學生的識字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形聲字屬于漢字造字的一種方式,在象形字、會意字的基礎上形成的,是由形旁的文字和聲旁的文字組成的。在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中,會有很多形聲字的學習,由于一些形聲字筆畫數有點多,漢字的結構比較復雜,導致學生在學習時比較困難。鑒于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學習形聲字的方法:形旁主要表示的是漢字的含義,聲旁則主要展示的是漢字的讀音,通過這樣的學習方法,能夠降低學生識字的難度。
比如說,教師在進行:“京—鯨、驚、呂—鋁、區—軀、臺—胎”等一些形聲字的教學時,由于這些字不僅僅只是形聲字,還是形近字和同音字,使得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容易產生混淆。教師如果想要解決這一難題,可以在教學時,使用多媒體教學,例如,在對“驚”和“鯨”這兩個漢字進行比較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先為學生出示“京”,接著將這個漢字的拼音“jing”為學生展示出來,接著,將鯨魚游動的畫面為學生出示,把“鯨”字放在京的旁邊,引導學生讀出“jing”由于鯨魚屬于一種魚類動物,所以,鯨魚的鯨是用魚字作為這個漢字的形旁。之后,教師為學生展示一幅學生看到鯨魚時吃驚的畫面,再將“驚”字寫到另外兩個漢字旁邊,向學生解釋這個漢字的意思,指出用“忄”作為形旁的原因。最后將三個漢字展示在多媒體上,通過這兩幅生動形象的情境,學生在進行理解時就會簡單地多,對于漢字的音、義都能保留深刻的記憶。
教師再進識字教學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形象、直觀、生動等特點,結合漢字的造字法進行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的質量,使學生能夠激發學習的興趣,強化漢字的記憶,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