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娟
(湖南工貿技師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
職業英語新課標指出,英語教學應當遵從學生的認知特點與生活經驗,積極開拓生活參與、合作、實踐以及交流等多種教育途徑,從而在增添教學有效性的同時,讓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得以有序化培養。對于職校生而言,英語是其在未來道路上取得更高層次成就的有力法寶,對于他們后續的知識汲取與成長發展都息息相關。故此,為了彰顯職校英語教學的育人優勢,專業教師應當秉承生本教育觀念,加強生活化理念在教學中的運用,進而豐富英語教學內涵和形式,讓學生的英語素養得到充分有效的提升。
當前,職校英語教學長期呈現出一種低迷或沉悶的狀態。這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心存“重專業實踐,輕文化學習”的觀念,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教學與學生實際相悖而引起的。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常常采用言語式或說教式的教學方法,“為教而教”、“只見物不見人”的教育現象比比皆是,使得課堂趣味不足和一片死寂,教學收益也不盡人意。對此,英語教師應當高舉教育改革旗幟,實現自身教育觀念由傳統向新式的轉變,時刻將趣味教學、生活教學當作教學側重,依據教學內容,加強生活因子的教學滲透,逐步樹立學生“處處有英語,處處用英語”的學習觀念,為課堂注入更多活力與生機的同時,促使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有序化提升。例如,在講授“衣服”的知識點時,教師一方面可依據信息技術之便,展示四季服裝圖片,與學生一同認知這些英語單詞,另一方面也可指引學生以英語的方式相互介紹自身著裝或聊一聊自己喜歡的衣服。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增添課堂的趣味性,在真正意義上將學生推至教學主位,使他們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悟到英語知識的內涵精髓。
眾所周知,職業教育的本質目標是培養與社會發展和崗位需求相匹配的人才。所以,教師在英語教學時,也要堅持“學得會,用得上”這一主線,加強學生專業學習與職業發展等方面內容的教學滲透,延伸英語教學的方向,增添學生的英語實用技能,為其后續的職業發展提供良好助力。具體來說,教師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首先,教師可依據教學內容,創設職業生活形式的英語情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英語聽說訓練契機。例如,教師可立足于職校生羞于表達、自卑心強與學習信心不足等特點,在教學之余,參考章節內容與背景,創設諸如競賽、辯論會、職場面試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情境,以此來彰顯職業英語教育的育人特點,潛移默化中樹立學生的學習與交流自信,促使其創新、競爭與應變等能力均得到良好地培養。其次,教師應當秉承按需施教的觀念,加強專業知識的教學滲透,要將英語教學看作學生就業的階梯,不但要重視學生英語新知與技能的教授,更對英語教育框架進行拓展,融入更多與學生專業相契合的教育內容。同時,英語教師也可積極牽線專業課程教師,與他們共同尋找專業課與英語課之間的契合點,在英語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專業教育,為學生英語和專業素養的協調化發展奠基。
在教育改革深入推進的形勢下,素質教育成為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這也為職校英語教學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英語教師應當正視教育的育人本質,致力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同時,還要重視人文與精神教育的滲透,從而為學生身心的健全發展保駕護航。然而,在職業教育中,素質教育缺失現象極為普遍。由于職校生不但在道德觀念、思想意識方面較為淺薄,而且文化基礎也極不牢固,這也造成其文化辨識觀念與審美意識的缺失。正確處理學生的這些問題,既是英語教師的應盡責任,也是每一名職業教師必須承擔的義務。故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將素質教育看作英語教學之核心,深挖英語內容中的素質與人文內涵,從而充盈學生的靈魂,助力其精神覺醒。例如,在講授國外節日的知識點時,教師可指引學生開展“中外節日對比調查活動”,讓其能夠正確看待外來文化的同時,逐步堅定其民族自信。又如,教師可依據教學內容,加強道德案例、名人名事的教學滲透,倡導學生要保持良好的學習與職業態度,塑造其健康向上的思想品質,校正其價值觀念。
總之,生活化理念之于職校英語教學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英語教師應當牢記自身的育人使命,立足于職業教育特性與學生英語學習實情的同時,將生活化理念科學和全面地應用于教學中來,彰顯英語教育的育人價值,為學生的健康和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