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
(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6)
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活、學習環境較為輕松,心理健康也可以得到教師的及時引導與關注。而學生一旦進入到企業實習,所處的環境變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學生需要轉變自己的身份,并認清自己的身份。當中職學生在融入新集體時,還需要接受企業的崗位培訓,學習工作技能與知識。而這對中職學生來說是一種更加艱難的挑戰,并且也考驗著中職學生的心理素質。
所謂焦慮就是集合了緊張、害怕以及擔心等。在傳統的工作觀當中,人們的職業通常都是根據國家來確定的,但是當前我國的工作以及完全市場化,中職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高,而且還自認為中職的學歷無法與大學的學歷相比,并不能夠認清自我的價值,也難以明確自我在社會分工體系當中的位置,也不能夠根據自身的專業知識對職業進行有效的分析,而且在面對競爭時也不懂得如何面對,難以解決所面臨的一切問題。并且在面對合適的工作時也不懂得如何推銷自己。
中職學生普遍存在認知較差的現象,而且自主決斷的能力也相對較差,不會主動爭取理想的職業,對自己工作的信心嚴重不足,對待工作常常都是抱著看、等以及靠等心理。就業的希望完全依賴他人,總是將希望寄托在教師的推薦以及用人企業上門招聘上,或者是等待家長托關系找工作,認為自己只有畢業就能夠進入到企業工作。
自卑心理主要體現在過于看低自己。部分中職學生在學習階段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對學習也并不感興趣,學習的行為尤為懶散。而中職學生為了掩蓋自身的自卑心理,便開始攀比吃穿用度,而且行為舉止也極為不規范,嚴重缺少自信與勇氣。即使進行工作也缺乏上進心,認為工作只是為了生存需求,并不設立奮斗的目標。
從眾心理所表現的就是每個人的觀念以及行為由于受到群體的影響,因此便形成一致的變化現象。可以選擇自己理想的工作,是每個人的工作目標,而且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主要途徑。但是目前的中職學生并不從自身的優點與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只是跟隨大眾的步伐隨波逐流,并沒有形成自主的抉擇能力。
由于中職學生在校期間主要是學習,實踐的機會較少。而進入到企業實習之后,工作任務又比較繁重,實習生剛剛步入工作崗位,對新的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而且往往都是不知所措的。而且從實習生自身的素質來看,實習生又嚴重缺乏主動性,遇到困難從不在自身找原因,過于強調客觀因素,并不具備改變自己的能力。因此面對新的工作環境就會出現緊張感以及陌生感,對心理的影響較大。
大部分實習生的年齡都在18-20歲左右,中職學生的身心正處在成熟的過程當中,而且在這個過程也是最容易使中職學生的心理受到影響。部分學生的性格存在不同的缺陷,意志力也相對較為薄弱,缺乏堅持的信念與決心。還有部分中職實習生一旦遇到困難與失敗,就會逃避,對于學習或者是工作只是三分鐘熱度,缺乏長期的積極性。比如在剛開始工作時較為熱情,但是長時間工作下來熱情就會消失,沒有工作的興趣,也不肯努力。
中職學生進行實習后,由于心理與生理正在發育的過程當中,以及內心不成熟和閱歷淺等原因,在工作時常常以自己為中心,遇到問題也不善于換位思考,總是以自己的觀點要求別人,難以適應工作的環境。而且這個階段也正是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期間,對身邊的事物認識的過于片面,情緒也極不穩定,并不具備自我調節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實習過程當中,常常出現極端的行為與表現,并且還將承受能力低的一面徹底的表現了出來。
在實習前期,中職學生缺少對工作的正確認識與理解,對工作崗位存在較大的期望,認為工作之后就會自由,不受約束。但是在進行實習后,所面臨的工作繁重,受到的壓力前所未有,而且一直在重復相同的工作,在學校內學習的知識與實際的工作嚴重偏離,再加上正式員工對實習生的不重視,使得中職學生的心理嚴重不平衡,各種自卑、失落以及難過的心理全部產生,并積壓在內心。
綜上所述,中職學生在實習前后的心理變化各有不同,因此在校期間教師應起到有效的引導作用,幫助實習生做好實習的心理準備,使中職學生具備強烈的好奇心與學習的動力,并在日常的學習過程當中,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態,正確的預防與干預學生的工作心理,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