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茹
(廣東省惠東縣吉隆中心小學,廣東 惠東 516300)
隨著新課改在我國小學教育體系內的不斷深化,國家對創新型人才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教師開始重視在閱讀課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并且將這一工作作為重點教育內容開展。這樣做的原因在于,在馬克思唯物主義的指導下,想象力是推動個人創新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個人開展創造活動的重要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高質量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式之一。
小學語文課程內容具有豐富多彩的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繪畫活動能夠更為直觀地展示作品情境,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結合作品插圖指導學生進行聯想,有效鍛煉學生的想象思維。
以《揠苗助長》這節課的教學活動為例,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旨在培養學生“不可急功近利”和“腳踏實地”的思想,因此,在開展這節課的教學活動時,我指導學生自習觀察教材中“揠苗助長”的文章插圖,并將自身帶入到圖片場景中,想象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然后要求學生對場景內容開展想象寫作練習,學生在這種自由寫作環境的引導下興趣高漲,寫出了很多具有想象力的片段:“古時候在村子的東頭有一戶農家,有一天老頭帶著兒子去種莊稼,老頭看著地里的莊稼遲遲長不高,心里很發愁,就對兒說‘今年的莊稼長得不行啊,小禾苗還不夠高’,兒子聽到之后回家思考,終于想出來了一個‘好辦法’,于是第二天,他偷偷把地里的禾苗都拔高了,但是當父親得知這個消息后,急急忙忙帶著他到了田地里一看,原來被拔高的禾苗都枯死了。父親長嘆一聲,教育他說:‘不能急功近利呀’。”通過這種“圖文教學,想象寫作”的教學方式,加深了學生對這節課程文章主旨的清晰認知。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這一觀點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同樣適用。生活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源泉,同時也是豐富小學生想象力的重要素材。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時,要重點指導學生將書本上的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才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知識的理解,在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同時,還能夠推動學生舉一反三能力的提升。
以《蜘蛛開店》這節課的教學活動為例,這節課程的教學重點在于指導學生思考“遇見困難應該怎樣應對”,做一個“有意志力的人”,但是學生受到個人思維能力的限制,可能不會明白“意志力”的具體含義,針對這樣的情況,為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明白“困難”與“意志力”之間的具體聯系。我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討論一下自己在平時看的影視劇中看到的故事情節,并展開合理聯想,說一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困難”,以及“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些困難”,在這樣的教學活動引導下,學生在獲得學習自主權以后腦洞大開,有的說“早上不按時起床是一種困難,我們應該勇敢克服它”,有的說“做數學題是我最大的困難,從今天開始我要認真練習數學題”......通過這樣的訓練方式,使學生在生活情境的引導下,養成了豐富的想象力,不僅加深了學生對這節課程主旨的理解,同時也引導學生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念,取得了一舉兩得的教育成果。
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如果教師應用得當,不僅能夠激發學生興趣,還能夠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記憶,同時有效推動學生個人想象力的發展。根據學生的表達思維模式,語文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課堂表演活動的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推動學生想象力的發展。
比如我在開展《狐假虎威》這節課的教學活動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我為學生進行了學習小組的劃分,要求學生在現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設計一個小劇本并自行表演,通過這樣的小課堂表演活動,有效激發了學生們的表演欲望,學生在設計小劇本并自己設計臺詞的過程中會想象到各種小動物的思想,有效推動了學生想象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想象能力的發展是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將學生的想象力作為教學重點,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應用來激發學生參與教學、主動想象的意識,從而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