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楚楚
(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與大學通識英語(EGP)不同,ESP在教育目標上并未強調閱、聽力、口語、讀和寫作等多方面技能的均衡發展,而是設定了更合適學生所需的學習和教育目標與教學課堂有效的課堂。基于實用性原則,ESP教學在改革固有教學形式的過程中更側重學生表達這門語言的實際能力,對原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并對教學方法進行相應的更新與改革。同時,ESP的教學重點是情境和作業設計的創建,并趨向于模擬學生在未來的研究和工作(例如中英文主題作業轉換,撰寫英文論文等)中將會遇到的現實情景。
ESP在本質上與某種專業、科目的語言教學存在密切的關聯。大學英語教師向ESP轉型,需要通過傳授語言類的特殊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在具體行業情景中運用行業知識的能力,以達到當前教學目標與學生未來工作的“需求目標”相契合的最終目的。張海明(2016)提出了ESP項目課程的概念,并認為應將ESP作為教育內容和課程設計的概念引入大學英語教育中。這種方法可以為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中如何運用ESP教育提供實用的建議。具體而言,ESP教師首先要成為一名合理的EGP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外語教學經驗。同時,ESP教師需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能。例如,計算機專業的英語教師必須要在成為一名優秀的EGP教師基礎上,了解和掌握計算機領域的核心理論、專業術語,以及計算機英語在行業情景中的運用能力,最終在教學中幫助學生解決計算機行業中英語語言的運用問題。
高校英語教師通常使用EGP進行教育,盡管對教學內容和方法有所創新,但教育的基本概念仍是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以及學習基本的語法知識。除了在教師過程中選擇課程內容外,重要的是向學生提供學習反饋并注意學習評估的作用。大學英語通識教育的評價方法比較簡單。例如,以新建的本科大學為例,評估方法通常是分數的30%+期末考試的70%。總體分數通常分為出勤率,課程等。期末考試通常很清楚,并評估基本的語言知識,例如詞匯和語法方面的教學與考核。由此可見,許多教師已經能夠在一定范圍內更新課堂內容,但仍不能超過ESP的教育目標,不能解決這些大學的英語教育問題。
如果教師能夠引入ESP教育理念,并將其與EGP結合使用,用以改變英語的教育教學,將能極大程度地促進高校英語老師的專業化改革和發展。鑒于此,大學英語教師應當認真研究ESP變化和發展方式,依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表現出對ESP興趣(如學習動機、課程學習環境、課程設置等),對大學英語ESP專業化教學進行探討。
學習效率只能通過改變學習動機來討論。教師必須從根本上重新詮釋新建的、區域性應用的本科院校的學校經營理念,并認真研究大學應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ESP培訓強調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以及一致的應用和實踐。如果大學英語老師能夠基于對大學和ESP的應用人才培養的理解而改革大學英語課程,并根據學生的學習動機來改革大學英語課程,那么他們將邁出改革英語教育的第一步。
正確描述一所應用型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型可以幫助教師改變教學方法。ESP培訓和面向應用程序的人才培訓強調實際知識的應用。要應用實踐知識,教師必須學習如何在課程中創建一個具體的語言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一種具體行業化語言交流情況。首先,ESP培訓是基于專業知識的教學模式,大學英語教師需要預訂非專業知識,不斷更新知識模塊,并探索教學方法以過渡到ESP培訓。只要教師正確運用自己的專業背景,合理選擇課程內容,科學設計教學方法,就可以創造情境,實現ESP教授的多元化。
課程包括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和培訓方法。高校教師應放棄在過去的ESP課程環境中積累的教育經驗,并以課程環境為起點來改革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為此,大學教師認真研究ESP的教學理念和相關教學方法,組成一個教授團隊,根據大學的實際情況(學校教育目標、基本學生條件等)改寫教學大綱、汲取專業教育經驗、編寫符合專業要求的教材、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并重置大學英語課堂。
簡而言之,如果教師想要改革高校英語課程課堂,則需要探尋英語專業化發展道路,并積極尋找正確的改革方法。ESP與以應用為重點的大學相結合將是改革此類大學的英語課程的重要嘗試。在取得結果之前,教師必須在教育理念,學校范圍和教育團隊的各個方面進行這些嘗試。在英語專業建設上,大學英語教師需要在深入研究ESP與英語關系的基礎上,對課程教育理念、教學形式、教學大綱進行豐富或重構,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英語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