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悅 李煒煜 邵悅
(秦皇島市北戴河區第二幼兒園,河北 秦皇島 066100)
幼兒教育階段,存在信息化建設滯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匱乏、教師的教學觀念傳統、資源的采集和運用缺乏等諸多現象。加之對科學領域活專業素養偏弱,導致科學活動中教師并不能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無法使真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兒在科學領域掌握多少科學知識才適宜?在科學領域應學習什么?如何將科學領域知識系統的展現在幼兒面前,教育工作者逐漸認識到設計和開發課程資源的重要性與迫切性但都沒有形成系統的研究成果。通過《幼兒園科學領域下教學資源包的設計與研發》實驗課題,的研究研究,促進了教師觀念的進一步更新,提高了課題組成員各方面的素質,優化了科學領域教案,豐富了幼兒科學探究環境,滿足了幼兒多感官的需要,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資源包體系。
教學資源包的設計與研發,在教學設計中,提升了教師的信息素養。教師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過程中,在突出科學領域學科特點與教材重點的基礎上,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信息技術與科學領域的整合,啟發幼兒自主探索、增強探究欲望。幼兒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整合的過程實際是知識探究過程、問題解決過程。在教學設計和實施的各個環節和要素中,教學流程設計合理、流暢,過程架構簡潔、新穎。教師立足課堂教學,不斷改進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思路和方法,幼兒能力提升的同時,有效地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
幼兒天生的好奇心是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基礎。好奇心又是興趣的先導,從小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就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從而使幼兒主動學習科學,“迷”上科學。為此,教師為幼兒選擇的科學教育內容必須是幼兒感興趣的,是符合幼兒認知發展水平和年齡特點的。教師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觀察幼兒,了解幼兒的興奮點,并善于把幼兒自發的觀察納入到教師有組織的活動中去。
兒童數學的學習過程重演著人類數學發展的歷史。數學反應的是事物之間的關系,它是在對物質世界的研究中發展起來的。兒童對數量關系的認識以對具體事物的認識為基礎的。因此,兒童應更多地通過真實的問題情景產生運用數學來解決問題的需要,獲得數學的認知方法和探索方法。從生活和游戲出發,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有趣。
教學資源包,改進了課堂教學,同年齡班均可使用這一資源,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如疫情的出現,響應國家號召,我們“停課不停學”,教學資源包則突顯了它自身獨有的價值和作用,助力“停課不停學”。我們仍舊按計劃定期向家長進行推送,實現了實時共享。在線上向幼兒推送科學活動,家長們說這種方式如同老師在親臨授課,家長更明確了活動的目標,科學活動開展得更加的系統,也成為了家園共同的橋梁,教育資源從封閉走向開放。
各類教研課、觀摩課和各類教學評比活動中,我們都積極推進多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與新型教學方式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幼兒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變革。教學資源包的設計與研發,教師隨時可以隨時取用資源,教師對科學課程體系、科學課程標準有了全面的理解和掌握,促進了教師間資源的共享。
找準真問題是教研活動的基礎和起點,課題組教師幾乎全部為一線教師,教師們通過觀察、調查、尋找課題中普遍存在的真問題,認真研究,敏銳地發現問題的實質,從而將問題轉換成一個明確的研討主題。教師們發現制作的資源包畫面生活形象,吸引幼兒注意,但幼兒與同伴之間交流似乎減少,如何在資源包環境下發展幼兒合作、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我們以實際課例為切入點,請教師查閱資料,形成自己的看法。通過教研教師們發現幼兒可以用多圖畫、表格、文字和口語等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用于我們在資源包中留空白,請幼兒填充這部分內容,這就使得幼兒必須要進行交流和溝通,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真問題的自主教研才使得教研活動開展的十分有效,教師們的教育教學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為打造專業化教師隊伍做出貢獻。
在課題開展過程中,教研活動中凸顯教師的主體地位,是教師從感到迫切需要解決的教學實際問題中選擇出來的。教師們親自參與并制定課題教研主題。如“微課制作”,教師發現自己制作微課的水平有限,如何提升這一技能,是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們先安排培訓,再進行研討,提升了教師的信息素養。從發現和提出問題環節開始,都凸顯了確定教師的教研主體地位。教師清楚地知道了是為什么要開展這次教研活動,這次教研活動要達到什么目的,自己應該如何去主動參與,從而也就使教師從“要我參加教研活動”轉變為“我要參加教研活動”。教師們對教研活動的來龍去脈都有所了解,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積極性也就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