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敏
(廣州市從化區街口街沙貝小學,廣東 廣州 510900)
處于童年階段的孩子好玩好動,好奇心強,喜歡新鮮事物,但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不高,集中時間不長,興趣容易產生同時消失得也很快。通過小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表現狀況的觀察和研究,我們發現小學生在閱讀課堂中的注意力不夠集中,這主要是因為缺乏對閱讀的興趣。比起文字性的材料,幼兒更加喜歡圖片和視頻等生動形象的展現方式,這些方式極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這啟示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要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展示閱讀材料,提升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事先選取一個閱讀的切入點,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切入文章要點,提升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在進行切入點的引導后,先鼓勵學生自行閱讀,當學生閱讀完后,再把閱讀的內容以幻燈片的形式進行播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把握文本的內容,梳理思緒,為下一次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學過程作為一個教師起主導作用和學生起主體作用相統一的過程,只有實現兩者的良性互動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在學生主體性充分發揮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只有在教師積極正向的引導下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兩者都是良性互動的。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作為發動者、組織者、實施者,決定著教育內容的選擇,教育方法的采用,教學手段的采用。在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教師存在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主體性的發揮的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味地教授閱讀內容,分析其中的情節,分析文章結構和發展脈絡,學生只是一味地聽老師教授,將老師所講授的內容記錄在書本上,而有些學生認為老師上課的內容和方式枯燥乏味,根本不愿意聽講,更提不上做筆記,導致課堂效率低下,學習任務無法順利完成。這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未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很大的關系,學生積極性不高,自然課堂學習氛圍死氣沉沉,教師的教學質量受到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也十分低下。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以課本上的內容為主要載體,經過教材編寫組精心挑選編寫而成的課本內容,符合學生成長發展規律的,符合教育教學要求,是為了達到教育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然而對所有學生都是使用統一的教育內容,已經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和全面發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和培養小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小學階段的孩子好奇心較強,對新奇的事物往往比較有新鮮感,并且想進一步的了解和把握,小學語文教師要針對小學生好奇心較強的特點,培養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首先,教師在閱讀內容的選擇上,要盡可能了解學生的需求,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內容,并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在閱讀后老師應當選擇有趣的環節進行講解,注意語言的幽默風趣,或者是請同學們積極舉手起來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閱讀內容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最后,可采取開展同學討論會的方式,幾個同學圍成一組,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交流閱讀心得,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學習的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厚,學習質量高。因此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反復開展閱讀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質量。
社會快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學生所處時代背景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學生自身的需求變得多樣化,社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能僅僅把教材內容作為唯一的閱讀教學內容,還必須要收集課外有趣的經典讀物,把精彩片段納入到學生閱讀內容的范圍。學生通過細讀經典中的經典片段,品讀經典中的精華,在積累素材的同時,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拓展知識視野。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小學階段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細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為改善小學語文閱讀細讀的現狀,一定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課本內容之外補充課外讀物,拓展學生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