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起發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天心鎮中心小學,江西 贛州 342100)
課堂的生命線就在于其高效性,這也一直都是優秀教師們所要認真研究,積極探討,并努力通過實踐達到的目標。而素質教育的實施、課堂改革的進行、教學模式的變化等工作的展開,都是為了使數學課堂高效化。所謂的高效化教學就是學生在課堂之上所學到的知識數量和質量的水平高。伴隨著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筆者有以下幾點措施來淺談數學課堂的高效化。
多年來的數學教學工作證明,一節數學課若沒有開好頭,對下面的講課就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更會影響課堂的高效性。這種影響是較大的,直接的可能會導致學生感覺索然無味,難以進入預期的學習狀態,或是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剛開始上課,學生的學習心理準備難免不充分,師生之間難免有一定的心理距離。這時,教師新穎別致高超的導課藝術必然會先入為主、先聲奪人,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使得學生欲罷不能、不得不聽,整個教學氣氛立即活躍了起來,教學也就容易進入最佳境界。可以說高超的導課進程為一堂課的成功奠定了基礎。例如,在上《可能性》一節時,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問學生:喜歡做游戲嗎?然后把課前準備好的黃、白、紅色紙球及摸球箱拿出。根據“我摸你猜”的形式,讓學生猜老師摸得球是什么顏色的。通過形象的觀察,學生自然對“一定”“不可能”“可能”三個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這樣一來,讓學生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調動他們的求知欲,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化。
現代教學觀認為,知識的學習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認識科學本質、訓練思維能力、掌握學習方法的手段,強調的是“發現”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獲取結論或獲得結果。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習的內容可以采取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因此要拋棄以往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改變方法策略。教師要盡可能使用多種教學方式和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通過自己動腦、動手的活動和在合作、交流、探究等方式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問題,獲得終身受用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創造才能,從要拋棄以往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改變方法策略。
而達到課堂教學的高效化。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計算機等現代教學手段具有集文字、圖片、圖像、動態、聲音等于一體的特點,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將數學中的抽象概念、復雜的變化過程、形態各異的運動直接生動地表現出來,這些都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恰如其分地運用它,達到突破難點的效果。比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時,由于學生并沒有樹立空間概念,不能夠準確地說出立體圖形和平面展開圖的聯系,教師利用課件向學生充分展示了長方形的展開過程,并通過一些畫面技巧使得學生在直觀中準確地住處長方體的長、寬、高與每個面的長、寬之間的關系,輕松地完成了預設的目標。
2.利用實物等直觀教具進行教學。皮亞杰認為: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之間的聯系就不能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教師演示、學生觀看”的傳統活動方式,多讓學生利用小棒、圓片以及各種學具進行實際操作。畢竟在擺弄學具的過程之中,聯系原有的知識和生活實際,學生的思路就會隨之展開。而且在親自獲取的感性認識和直接經驗的基礎上,學生就能逐步展開探究,逐步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例如在教學完用量角器量角畫角知識后,教材中安排了這樣一道練習題:將一個圓對折3次所形成的角的度數是多少?學生在解答這道題目時,就可以拿出一張圓形的紙動手折一折、量一量,在操作過程中完善知識體系。
在課堂教學中對課堂練習進行精心設計,做到目的性強、層次分明、突出重點、形式新穎,有利于學生在練習中輕輕松松地學習,使學生養成主動運用知識的習慣。所以,練習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是知識技能形成的活動方式,更是培養學生能力的手段。首先,練習的設計是要有趣味性的。練習的趣味性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求知欲望。其次,基礎練習也要扎實。每節新課后的基本練習題都是對課堂新知識的鞏固,因此習題的設計應該緊緊圍繞著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也要有適當的變式。再次,習題的設計還要有開放性。練習的開放性能夠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更多參與的機會和成功的機會,能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的發展,使得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有效。此外,使得課堂高效化還有很多的辦法,比如課堂設問的技巧、建立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等。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新課程的實施者,我們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更應該聯系實際,探索出一套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教學經驗,使小學數學課堂變得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