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美慧
(平潭嵐華中學,福建 福州 350400)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很多章節內容與時政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些時政內容不僅反映出當前社會發展的趨勢,同時也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廣大道德與法治教師為了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紛紛選擇將時政內容滲透到課程教學中,進而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基礎上,推動學生實現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初中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還不夠成熟,其道德素養以及價值取向都沒有徹底確立,因此迫切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與激勵。再加上,隨著當前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形形色色的網絡信息對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其中也不乏一些不良的信息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初中生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石,他們如果缺乏良好的綜合素養,就會導致他們不具備迎接挑戰與機遇的能力,從而與時代發展的步伐脫節。因此通過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強化時政內容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接觸更多的時政信息,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國家的發展規劃與政策方針。
為了能夠提升教學的針對性與時效性,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前需要對時政內容進行精心篩選,要與學生的現有的學習能力以及教學放心相契合。初中生們本身生活經驗較少、實踐能力以及思維判斷能力也較差,因此教師很難有效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了能夠提升教學質量,充分發揮時政教學的作用,教師必須要合理篩選時政內容,杜絕負面信息給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造成不良影響。首先教師在開展時政教學時,需要密切結合當前的社會發展趨勢以及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確保學生不僅可以全面掌握時政內容,同時也能夠增強自身的學習水平;其次道德與法治教師還需要對時間與空間順序做到合理的布置,針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具體表現,及時指導,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良好習慣。
課堂教學是學科教學的核心環節,很多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開展具體教學工作時,往往是將精力全部放在教材內容的分析與挖掘上,沒有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使得學生的綜合發展受限。再加上受到傳統教育理念及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通常情況下是一味地要求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死記硬背,不考慮學生是否理解。這種錯誤的觀念,與當前我國素質教育的具體要求是相悖的,也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為了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要做到從時政講解的現有條件出發,緊緊把握住課程的核心和重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其中,思維導圖與多媒體教學策略取得的效果比較顯著。教師可以選擇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來彌補學生在邏輯思維與想象力方面的諸多不足之處,教師需要對小組合作與創設情境教學模式的優勢加以充分發揮,引導學生在創設好的課堂情境中可以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抽象的理論知識,并且最終將所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推動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新課標明確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加強對新型多媒體技術的使用,為課堂教學增添時代特色,最終達到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目的。通過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開展時政教學,要求教師不僅需要加強對多媒體教學資源的使用,同時還可以借助微課來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使用微課,可以幫助教師們搭建新的平臺,讓學生可以在自由輕松的氛圍中主動展開學習。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微課具備短小精鍛的特點,可以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知識的傳授,學生也更加青睞這種簡短的、片段式的學習方式。現階段,微課在初中各學科教學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就以情景設計式微課與PPT形式的微課兩種效果最為顯著。PPT形式的微課教學主要是由文字、圖片與小視頻所組成,教師可以使用PPT自動播放的功能來自動形成視頻。將時政熱點內容借助圖片或者是視頻的形式直觀地向學生進行呈現,不僅可以增進學生的認知,同時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幫助下,時政教學形式會變得更加豐富,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也會變得形象生動,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最終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適時地滲透時政內容,不僅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提升教學質量。這也就要求教師必須合理地應用時政內容,全面了解時政教學的具體內容與形式,同時還要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內容等緊密結合,最終將時政教學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時政素養,為學生實現更好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