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平潭嵐華中學,福建 福州 350400)
數學對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與其他科目相比,數學對學生的邏輯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數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凸顯出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教學模式也從以往的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這是一種非常巨大的進步,對我國的社會發展有非常深刻的影響。在此背景下,教師也要積極轉變教學思維,充分提起對學生的重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授課過程中來,進而全面提升初中數學的教學效果。
教師若想將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調動起來,需要給他們構建一個合適的環境,在壓抑的環境中,學生很難將自己的豐富想象力發揮出來,進行邏輯思考的能力也會受到很大的阻礙。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授課活動時,要盡可能為學生構建一個有利于學生思考、輕松愉悅的氛圍,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才情進行釋放出來。比如,教師在進行“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紙制作一個等腰三角形,然后將三角形的“三線”在制作的三角行上畫出來,并進行觀察。學生在這種氛圍中,能夠將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充分激發出來,還可以與周圍的學生進行積極地討論,分享彼此之間的發現。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對三角形知識的理解,還能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問題,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遇到的問題進行分組討論,然后選擇出一名代表進行發言,最后教師可以將學生遇到的共性問題進行總結性回答,這樣可以全面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
教學過程也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它不僅包括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還有學生與學生之間針對問題、知識點的交流,甚至學生閱讀書本也算是一種互動。因此,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工作時,要重視與學生的深入交流。教師如果想要和學生進行更好地交流,首先要了解學生的三狀態,即心理狀態、身體狀態、學習狀態,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結合學生特點開展科學的教學活動。通過這種有效溝通,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會被拉近,學生也能更好地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進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有利于教師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學效率。優質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師了解學情,幫助學生設計更具“個性化”的教學方案,而后開展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工作。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使其在今后面對困難的數學問題時能有自己獨特的思路。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之間多溝通,利用合作互助的模式實現共同進步的目的,只有這樣,初中數學的教學工作才能有長足進步。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部分教師認為數學只需要學好理論就行,不需要進行實踐探究,這種想法是非常片面且錯誤的。在當前的數學教材中,包含很多需要學生進行實踐探究的內容,可惜的是,教師一般都習慣性地忽視了這些模塊的存在,從而嚴重阻礙了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基于此,為了有效提升初中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要重新審視探究實踐活動對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意義,并將實踐活動充分利用起來,帶領學生從實踐操作中探尋數學的魅力。例如,教師在講完概率的相關內容后,可以組織學生設計一個抽獎游戲,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完善游戲的規則,而后讓學生盡情地參與到游戲之中,體驗數學的魅力。通過類似的活動,學生可以通過游戲對所學的數學理論進行驗證,增強自身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進而提升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
學生只有經常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才能不斷發現自身的知識點的不足,而后及時查漏補缺完善自身知識體系。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疑問,將學生帶入到一個問題情境中,從而激發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學生在面對問題時,需要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并通過各種渠道查詢資料,而后嘗試解決遇到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將得到很大提升。當學生在進行問題討論時,教師可以在一旁進行觀察,了解學生對哪些知識的理解不夠,在后邊的教學中可以進行專題講解。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在問題情境中的角色,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需要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指明解題的方向。通過這種活動,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利于學生養成逐漸深入的探索精神。
綜上所述,數學思維能力對學生學好數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只有不斷為學生構建適合的數學情境,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有趣的探究實踐活動,并重視與學生的深入交流,才能全面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要提起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視,才有利于提升自身的數學教學效率,進而將初中數學的教學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