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
(泰安師范學校附屬學校,山東 泰安 271000)
一年級的學習是學生在小學生涯的起點,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學生在學習小學語文的過程中,要想對于課文和字詞有更加深入的掌握和理解,閱讀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所以教師要想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更加深入的掌握和了解語文的學習技巧,就應該增強學生各方面學習的能力技術,閱讀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一種新的學習技巧,也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第一次接觸到文字類型的學習內容,這個階段的學生會對文章有著一種天然的好奇心。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會如何選擇對自己學習有益處的書籍,閱讀積極正能量的刊物。與此同時,閱讀并不單單只是將書本上的文字讀一遍,走馬觀花式的閱讀對于提高閱讀能力沒有任何的效果。教師應當充當引導學生的角色,讓學生沉浸在閱讀中,并對文章中的內容產生自己的思考,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講一講學生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閱讀不是一味地埋頭苦讀,而是應該在閱讀中發現文章中的含義。比如在講解《四個太陽》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安排小組之間交流互動,通過與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這樣同學們就能更好的理解課文的含義。理解作者為什么需要四個太陽,作者要四個太陽是用來做什么的。同時在閱讀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的討論和發言,使課堂的氛圍變得更加熱烈。在這樣的閱讀氛圍之下,會增加學生思維的活躍度,讓學生學會自己解決文章中出現的問題。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既能鍛煉思維能力,也能使學生愛上閱讀,一舉兩得。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對于圖畫的興趣遠比文字的興趣要多得多。因此,教師應當將圖畫與文字有效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文章中插畫的用途。在講解課文之前,老師可以通過分組討論交流的方式,讓學生仔細分析課本中的插畫,進而聯想自己能夠通過這些畫想到什么,以此將學生引入文章的情境當中。
例如在學習《樹和喜鵲》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插畫,并讓學生通過插畫來描述故事的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豐富,會將故事描述的繪聲繪色。在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去學習課文,了解文章中的文字信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將圖畫和文字信息有效地進行結合,加深對于文章的印象,達到趣味學習的目的。這樣將文章和圖形結合起來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閱讀并不單單只是對于文字上的閱讀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增強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如果說閱讀是將知識儲存進學生的大腦,那么說就是將儲存的信息釋放出來。可以說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樣重要。例如,在講解課文《春夏秋冬》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先自由閱讀,隨后讓學生自己說出春夏秋冬各個季節的特點,以及在不同季節中的自然景象。這樣學生就會用自己的語言將文章的內容講述出來,真正體會文章的含義,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閱讀能力的提升在于不斷地積累。課堂上閱讀能力的培訓只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小部分,因此,教師不應當只局限于課堂上的培訓,課外閱讀的培訓也同樣重要。課外閱讀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到課本以外的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拓展學生的思維。在自由閱讀的時候,學生能夠獲取到的知識是在課堂上不能學到的。此外,學生可以通過分享交流各自的課下閱讀資源,使學生的閱讀量得到有效的積累,教師可以在班級都是活動,分享自己所閱讀的文章,談談自己的感想和收獲。這樣還可以讓學生的學習內容得到交流。
但是,一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分辨文章的質量好壞,此時教師應當嚴格把關,要保證學生閱讀的書籍是適合他們閱讀的。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鼓勵學生留下觀后感和小筆記,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
小學一年級是學生學習的起點,也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小學一年級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尤為重要。這個時期,教師應當提高學生對于文章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更重要的是,教師應當尊重每一個學生對于閱讀的感想和體會,讓學生自主地理解文章,讓他們在培養閱讀能力的同時愛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