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波
(東營市化工學校,山東 東營 257400)
隨著當前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傳統的教師講授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當前學前教育課的教學,學生在學習時,更容易接受動態性的、直觀性的展示學習,可以說,教育信息化是時代飛速發展的產物,對于理論性強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更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的學生是初中應屆畢業生,年齡在15歲左右,主要的培養目標一是向更高一級的學院大學培養專業性人才,二是給城鄉各類幼兒園、早教中心等嬰幼兒機構輸送育人人才。
中職學前教育理論課主要開設《幼兒衛生學》《教育學》《心理學》《幼兒園活動設計與實踐》四門課程,理論性強,識記內容多,要求學生需要對理論知識的概念及其聯系需要理解背誦。
當前,學前教育理論課的開展,更多的是采用教師課前備課,然后在講臺上將所備課的相關內容對學生通過講授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側重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不起來。
傳統的教學模式本質上屬于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發學習動機一復習舊課一講授新知識一鞏固運用一檢查評價。這種模式的優點是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于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與控制;但它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忽略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不能把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很好地體現出來。
(一)信息化教學不單是單一媒體的運用,它的目的是在教學中融入圖形、文字、影像、聲音、動畫、視訊等多種媒體,使學習者手、腦、眼、耳并用,充分地喚起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優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創造性思維的良好教學效果。
(二)在實際應用中,為了更好的實現信息化教學,課堂信息化應通過以下途徑實現:
1.多媒體教學系統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因為自律性較差,所以上課時應該有統一的教學控制系統來進行示范教學,任何一個接入接口的教室都能觀看示范教學課;再者就是教學互動功能,教師可通過中控端同時掌握受控端情況。
2.多媒體課件制作系統、多媒體課件管理系統
中職學生學習能動性較差,為了促進更好的學習,需要教師將死的內容做活,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完成教學任務,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利用課件管理系統進行資源共享,能減輕教師工作的重復性,更加有利于教學。
3.多媒體視頻點撥系統
由于網絡和校園網都有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視頻音頻素材,通過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實時、交互的學習環境,能輔助傳統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信息化教學的組織和實施突破了地域和時空界限,學習者可以充分運用信息資源在課堂教學之外隨時完成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難易、進度,并隨時與教師、同學進行交互,擺脫了傳統的教師中心模式,在學習過程中更多地主動獲取知識、處理信息、促進發展。
(一)信息化教學提高了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
信息化不僅是一次技術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認識革命和社會革命。如何能讓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運用好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最主要的是轉變教師的思想觀念,只有在思想上接受了教育信息化,才能在行為上更好地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這就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普及現代教育技術,促使教師不斷地運用信息化進行教學,從而使教師的思想得以提高。
(二)信息化教學能充分發揮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主體地位
信息化教學完全是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對學習者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則是作為學習的促進者,引導、監控、評價學生的學習進程。在信息化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和興趣來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和習題進行 個性化教學,有了很強的自主選擇性和參與性,不再是以往的被動接受學習內容和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擺脫了以往以教師、教材為主要渠道接受知識的局面,成了學習的主體。
(三)利用信息化教學加強了互動性,促進了學前教育專業課教學效率的提高
利用圖、文、音、視、畫、虛擬仿真等信息化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來輔助教學,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使教學過程中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趣味性和具體性在信息化教學條件下得以實現。在我國現在的教學體系中,隨著信息化教學水平的飛速發展,大量的電子設備進入教室,改善了傳統教學環境,增強了教學的互動性,以此推進了教育信息化在學前教育中的進程。教師可根據學科和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需要進行高效的人機互動,充分實現了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總之,要做到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完美融合,要有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思想做指導,配以多媒體教學設備、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將信息化充分融入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中去,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