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梅
(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會龍鎮中心幼兒園,安徽 阜陽 236300)
幼兒園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為主,主要活動是各種集體游戲和興趣挖掘行為。而小學則是系統學習的開始,興趣活動減少,枯燥感和無聊感撲面而來,對學生的自律要求很高。所以,從幼兒園大班就開始進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使幼兒完成從被動管理到自我管理的過渡,使小學生活有一個美好的開端。由此可見,對幼兒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是大班幼兒學習生活中關鍵的一環。
父母從小的照顧讓幼兒養成了依賴他人的習慣,遇到挫折就會不由自主的求助或者等待父母和老師的幫助,缺少主動思考的習慣,這對自主管理的養成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用,甚至會造成幼兒對于情感感知的遲緩,影響交際能力。
老師的重視與否很大程度地影響了幼兒的自我管理教育。老師一味重視知識教育,忽略幼兒德智體全面發展,造成幼兒自主管理能力很弱。有些老師雖然重視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教育,但是由于沒有經驗,沒有用對方法甚至用錯方法,結果都不盡如人意。
家長大都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對幼兒格外關系和照顧,事事親為,使幼兒的自理能力降低,對自主管理能力沒有任何積極的作用,甚至使幼兒擁有遇事退縮、等待幫助的習慣,這對幼兒自主管理能力有很大的影響。
經歷了兩年的幼兒園生活,幼兒們的個性初露端倪,他們不再一味聽從安排,他們想表述自己的觀點,而且他們有了一定的動手能力,所以,要想找到正確的養成幼兒自主管理能力的方案,首先要了解大班幼兒的心理和邏輯,制定包含大班特色的方案,才能夠幫助幼兒養成自主管理能力。
擁有幼兒園兩年的經歷,幼兒對老師已經有了滿滿的熟悉感和信任感,因此,老師要積極引導幼兒在發表自己意見和想法的同時,遵守游戲規則。老師可以在事前和幼兒約定規則,大班幼兒正是渴望認同感和成就感的時期,老師可以通過表揚遵守規則的幼兒來激發幼兒們對于規則的重視,增強規則感在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加深印象,養成慣性思維。參與感也是一個激發幼兒重視的好工具,老師可以引導幼兒參與規則的制定,不僅加深規則感的感知,還能讓幼兒積累經驗,方便后期提高自我管理意識。
由于幼兒普遍缺少自理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幼兒園的老師們一般是全方位照顧、幫助幼兒,這嚴重扼制了幼兒的自主意識。所以,要想養成幼兒的自主管理能力,第一步是培養自理意識,循序漸進。老師可以在旁邊指導幼兒們整理自己的物品或是完成一定的任務,每天重復,使之成為習慣,自理習慣就這樣養成了。自理是自我管理的前提,讓幼兒們自然產生管理自我的想法,方便后期接受并進行的自我管理行為。
一般幼兒園的活動具體事項都是由老師策劃,幼兒參加積極性和興趣度不同,參與度就不高。所以在大班幼兒已經有一定的表達和邏輯的前提下,老師可以把場地交給幼兒們,讓其自己策劃和選擇游戲,老師在一旁監督照看,及時引導就好。通過自己策劃游戲和主動選擇游戲,幼兒的主動意識提升,這對幼兒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有積極作用。
小組模式能有效地加強幼兒的管理能力和協作能力,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能力。班級里開展的活動以小組形式展開,開始是輪流擔當,然后就由小組成員自行推舉小組長,實行定期選舉組長制。不僅可以增強幼兒的管理能力,還可以提高競爭積極性,為未來人格塑造作鋪墊。
幼兒自主管理能力的養成過程中家長起著重要作用。家庭是幼兒成長的初始環境,也是幼兒待的時間最長的地方。家庭教育部分占幼兒教育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工作真的很重要。大部分家長很看重家庭教育,也很關心幼兒園的教育管理。所以,家長和幼兒園在相同目標的前提下,只剩溝通問題了。溝通問題需要適當的方法。
第一,信任、尊重是溝通前提。老師要足夠尊重家長,平等對待每一位家長,把自己和家長放在平等的位置再來談論關于幼兒教育問題,認真負責地描述幼兒已經暴露的問題。先贏得家長的信任,家長才會主動支持和配合老師們的工作。
第二,溝通及時、準確。老師發現問題及時和家長溝通反映,引導家長重視出現的問題,以便支持后續老師的糾正措施。老師要注意溝通過程中要準確表達問題,避免引起家長的誤解,造成后續不必要的麻煩。
幼兒園大班是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時期,也是由興趣過渡到專業的過程。幼兒園老師要高度重視這個階段,利用科學的方法來培養幼兒的自主管理能力,不斷反思,不斷探索,推進幼兒園教育工作朝著更加專業的方向前進。幼兒是國家的未來,幼兒時期對性格和品德的養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引導他們從小進行自我管理,為未來的自立自強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