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
(浙江省臨海市永豐鎮實驗小學,浙江 臨海 317033)
師生互動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以不同程度、形式、性質所產生的相互影響。師生互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用具有重大意義,分為對學生的意義和對教師的意義:a.對學生的意義。新課標要求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為實現這一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方式備受關注。現如今隨著轉變教育觀念以及越來越多的實踐證明,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是最為有效的教學方式。師生之間有效互動是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能動性,不偏向任何一個學生,尊重學生、關愛學生,以指導者、引領者、管理者的身份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更好凸顯學生的學科地位。b.對教師的意義。師生互動有利于提升教師個人素養,也是小學課堂音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傳統以教師來主導課堂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時代的變化,現代教育方式需要活躍的、公平的、恰當的師生互動,但在課堂中進行公平師生互動仍存在很多問題。
課堂是教師展現教學能力,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場所,當代課堂教師作為指導者,應以學生為中心。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恰恰相反,教師多擔任管控者的角色,要求學生必須聽從命令、服從安排。更有甚至為達到控制課堂的目的,要求學生在互動中接受自己的指令和行為,一旦遭到拒絕,將使用不積極或不恰當的教學方式達到控制的目的。這一現象不利于學生凸顯主體地位,不利于有效實現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在學習音樂過程中會出現學習吃力而表現不理智的行為現象,教師對待該現象容易產生情緒起伏,影響教學工作的有效進行。再者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傾向于與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互動,從而獲得成就感,加快教學進度;教師不愿意與學習能力差的學生互動。由于師生互動具有傾向性,不利于整體學生音樂課堂參與度的提升。
傳統師生互動還停留在提問-回答-反饋的模式上,讓互動變成任務,無法實現較好的課堂效果。并且教師多提問容易的問題,而不是抓住現象、挖掘本質,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掌握知識背后的邏輯,不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另外這種課堂問答模式容易產生課堂參與度極高、效果明顯的假象,然而實際并沒有促進作用。
由于我國應試化教育大量教師片面追求學生成績,不重視情感投入,一味傳授知識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以上現象所反映的就是學生與教師間的情感交流少,只有單一的知識互動,不利于教師完成情感任務,運用情感潛移默化影響學生。
師生互動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學生若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的教學實踐中,音樂教學將很難擁有較高質量和效率。師生互動要求學生和教師之間公平交流,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處于控制和統治地位,學生則是吸收知識的機器。而在互動課堂中,教師作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合作并且充當學生學習的推動者。師生互動對于處在主體地位的學生而言,能夠充分體現創造性的解放和個性的發展。而對于指導者的教師來說,師生互動意味著學生和教師之間真正溝通。互動教學摒棄單方面的一味灌輸,采取雙向互動和交流,促使學生和教師的情感和思想投入到互動和對話中,使之形成不斷進步、生動活潑的個性化溝通過程,營造活躍自由的課堂氛圍,消除學生緊張心理,深度挖掘學生學習音樂的潛力。
學生只有處于公平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才能獨立思考。教師應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表揚優秀學生的同時,關愛學習困難的學生做出恰當的評價,鼓勵學生踴躍表達內心想法。
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模式從單一的提出簡單問題、進行簡單音樂鑒賞活動變為搶答播放歌曲的題目的游戲方式,不但提高學生自我表達欲望,而且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有助于促進師生互動。
教師運用情感感染帶動課堂是教師教學效果好壞的重要體現。因此教師要面帶笑容、端正態度積極表揚表現好的學生,讓學生真心感受到教師的鼓勵;對待表現差的學生,教師也應給予支持和鼓勵,調節其畏難情緒,給予更多關心,幫助其積極主動與教師交流,緩和師生關系。
綜上所述,為適應時代變化小學音樂教師應借鑒先進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互動中充分表達內心真實想法,實現有效學習、快樂學習。教師也應跟進時代發展觀念,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從而提高綜合素質,實現終身學習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