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喜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4)
隨著我國疫情逐漸轉好,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經濟的不斷復蘇。各高校應當針對目前國家、社會、不同年級的學生現狀,持續開展靈活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尋找疫情之下迸發出的新機會。本文將從理論基礎、平臺實踐、高校協同三個維度來談談疫情防控下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策略。
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而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首先要進行的,都是關于創新創業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
大學生要想進行創新創業的嘗試,首先是要具備一定的思維與眼光,能夠尋找并發現創新創業的機會,思考此類機會是否可以得到落實,然后寫出一份完整可執行的計劃書。這其中許多專業性的知識需要老師傳授解惑,只有對創新創業有了初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開展下一步。
疫情期間,繼續深化在線上進行創新創業教學,深化理論知識的再學習,通過各種網絡資源引導、培養、開發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的思維是一項常規但非常必要的工作。教師按照資源碎片化、課程結構化對課程整體設計。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智慧樹和職教云等在線課程網站上已有的課程建設專屬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小規模私有在線課程),SPOC是在MOOC的基礎上,結合本校課程目標和學情,建設的校本特色化課程。SPOC有兩種形式,異步SPOC和同步SPOC,異步SPOC是引用網上已經結束的他校在線課程,并對其刪改或補充內容,但是教學過程中的作業批改答疑等環節由本校提供。同步SPOC是直接拷貝網上正在進行的同名或相近課程,而課程資源和教學過程由他校原課程團隊提供。SPOC實現了小眾教學,容易根據本校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情況,推進學習進度,有利于因材施教,彌補了MOOC的不足[1]。
開展線上教學雖然失去了許多老師與同學線下交流與實地考察的機會,但也打破了時間與地域的限制,資深的創新創業導師或者能夠帶來經驗的人士可以被邀請到線上進行分享經驗。因此各高校應當合理利用并優化師資隊伍,使更多經歷豐富的校外導師能夠到課堂上傳授知識和經驗。
在疫情防控的當下,傳統的創新創業方式具有很明顯的劣勢,會受到許多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面對教學方式變化,教師要探索適合線上教學的模式,對課前、課中和課后精心設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課堂吸引力,通過“翻轉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提升教學效果。那么為了促進創新創業方式的轉變,各高校也應當轉變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發展下的多元化網絡平臺,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疫情的爆發使得大部分的工作都需要借助網絡來實現,在信息網絡時代,網絡平臺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越發明顯,網絡化辦公、創業,越發被提倡,也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之一。網絡打破了時空的限制,使更多的交流成為可能,甚至實現了全球化。所以國家相關部門應當盡快打造并完善權威性、適用性較強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加大對平臺的扶持力度,使線上資源獲取更加的及時準確,更多的滿足當下大學生的需求。同時為了更好地利用網絡平臺,應當開展更多放入線上交流活動,促進不同平臺間的資源共享和聯動,拓寬大學生創新創業視野,以尋找更多的機遇和可能性。
當下大學生群體活躍的平臺有很多,例如抖音、快手、嗶哩嗶哩、微信公眾號、知乎、得到等,都有大量的大學生用戶需求,這些平臺不僅是他們日常學習、交流和娛樂的平臺,更蘊藏著巨大的創新創業機會。高校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平臺所提供的資源,也可以將資源、信息更多的發布在這些平臺之上,吸引大學生群體的注意,促使他們更多的關注創新創業,更加自主地去獲取相關信息,培養其主動尋求和發現機遇的能力。
隨著網絡信息化的普及,網絡經濟的不斷發展,網絡上的各大產業也在蓬勃發展。當下對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平臺開發的重視日益提高;阿里巴巴、支付寶、京東等網絡支付及購物方式更加普及;甚至于人們討論度很高的網紅領域,都是借助互聯網平臺發展起來的一系列產業,這其中有許多成功或失敗的經典案例,這些案例往往比理論知識更加具有說服力和可借鑒性。所以成功的創新創業教育離不開學校的引導教育、離不開老師給予的經驗與積累,當然還有個人對于機遇的發現、探索和努力。落實創新創業必定是要融入社會的,在社會中碰撞、在人際關系和內容運營中成長和發展。因此各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中也不要脫離實際,應該利用好網絡的優勢,邀請成功人士進行分享,加強對已有創新創業案例的分析與研究,提煉經驗。
落實創新創業教育從來都不是一個班級、一個學院或一個學校的任務,它關系到我們國家未來人才的培養,關系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間,在很多條件受到限制的情況下,應當增進各高校間的發展協同,促進資源共享,相互借鑒經驗。
一所大學能給學生提供的資源總是有限的,尤其是對于學科水平一般的大學,他們所能獲取的資源及享受的師資力量是非常不對等的,因此疫情期間,鼓勵老師多在各種線上平臺上分享課程資源,鼓勵學生更多的利用線上平臺去聽來自世界各地高校開設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公開課,以獲取更多資源、盡可能地使視野開闊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由此來彌補資源不足所帶來的影響,實現更多可能。
各高校除了以課程、資源共享的形式拓寬和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思維,還可以照常通過舉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網上創業沙龍活動來激勵大學生進行更多的嘗試和實踐。疫情期間大學生宅家時間較長,需要一些比賽和競爭來刺激他們的思維,同時相較于平時繁忙的學業,他們也更可能有更多的機會去對創新創業進行一定的思考,同時各類比賽也可以促使他們為了實現一定目標而去完善相關的技術技能,在此過程中又可以激發他們的創新創業思維,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同時采用線上比賽的方式,讓更多的學生可以大膽參賽,克服線下比賽怯場的情緒,也規避了各類風險,所以不斷提供新的思路去舉辦各類有利于學生能力提升的大賽。
綜上所述,疫情給高校的正常開學和線下教學帶來了困難,網絡教學起到了亡羊補牢的作用,網絡教學既是應急之舉,也是機遇,各高校積極發揮網絡平臺技術優勢,使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夯實創新創業教育理論基礎、整合網課資源,以信息化支持教學,做到了不停教、不停學。可以預見,疫情結束后,線上金課、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虛擬仿真金課將迎來一個新的建設高峰,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得到進一步推廣,虛擬仿真技術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將更加深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