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金勇
(德宏職業學院,云南 芒市 678400)
邊疆少數民族學生作為學生中的一個群體,是我國重要的人才資源組成部分。在實際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由于我國邊疆少數民族的分布、歷史、文化、生活方式等都有其自身的特點,由此使得邊疆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差異和分層。正基于此,就必須要加強對邊疆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從而提升其思想的境界。
在當前形勢之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與當地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對整個國家的安全與穩定起著重要的影響。邊疆少數民族學生居住在我國的邊境地區,與境外的部分民族同出一源。自改革開放以來,邊境貿易與交流變得愈發頻繁,在促進了多種文化相互融合的同時也對主導的意識形態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針對如此現狀,必須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消除邊疆少數民族學生在思想上的迷茫,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在維護民族主權和民族振興中的重要性,從而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
科學的思想與信念是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我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部分學生受傳統習俗中的落后思想影響,缺乏相應的理想和信念。針對以上現象,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必須要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做好單一民族內部團結的同時還要做好與其他民族之間的團結教育,使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成為所有人的共同理想。
人類追求的終極目標在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中是指實現全面的自由與發展,但是我國當前的教育價值取向存在一些不好的現象。如只看重學生智育的發展而忽視了學生其他素質的發展,這樣對學生個體的綜合素質造成了阻礙的同時也不利于社會的健康向前發展。因此,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對邊疆少數民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以此為基礎使邊疆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得以提升,從而培養出具有崇高理想的邊疆少數民族人才,進而為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更大貢獻。
一元與多元相結合中的一元是指必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主導意識地位,多元指邊疆少數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相互并存。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因其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面臨著被同源民族的意識形態侵蝕的現狀。因此,對于邊疆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涉及的意識形態,要自覺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所具有的主導地位。一元也并非是獨導,而是要在堅持一元的主導地位的同時又要積極吸收邊疆少數民族的優秀民族精神,在求同存異和彼此尊重中使得社會認同不斷擴大。
繼承與發展相結合究其本質而言就是對邊疆少數民族的傳統思想進行揚棄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要對邊疆少數民族傳統思想中的優秀部分進行發揚光大,積極弘揚邊疆少數民族傳統思想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吻合的民族精神,例如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和善良淳樸等精神。要摒棄其中的錯誤思想,要根據社會變化和發展,以使得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精神得以升華。
對邊疆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普遍與特殊相結合中保持張弛有度。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遵循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共性規律,例如其教育必須要服務于社會,同時又要尊重邊疆少數民族在價值觀中的特殊性。因此,對邊疆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一般規律的基礎上結合其民族的特殊發展規律,從而探索出適合邊疆少數民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進而使其教育的實效性得以提高。
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和邊疆少數民族學生作為青年人對新鮮事物接受較快的特點,在其中所摻雜的不良元素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同時社會上充斥著部分不健康書籍和影像資料,加速了學生不良習慣的養成。學生群體相較于成年人而言社會經驗較少,加之部分違法分子歪曲現實,導致一些邊疆少數民族學生對黨和國家形象常常存有一些錯誤的認識和理解。
學校所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邊疆少數民族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學校整體的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邊疆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效果。受歷史和客觀現實因素的影響使得我國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較為落后,其教育水平也遠遠低于我國中東部地區的教育水平。
在每個學生的成長歷程中,家長往往扮演者啟蒙教師的角色,對個體的發展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大部分邊疆少數民族學生的家長文化程度和受教育水平較低,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方面重視程度不夠。家長受到民族宗教思想的影響后,會對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制度體系了解不夠,從而使其孩子的三觀亦受到民族宗教思想的影響,致使對邊疆少數民族學生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之路困難重重。此外,其家庭教育中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也對邊疆少數民族學生思想素質的發展帶來阻礙。例如有些家長對孩子幾乎有求必應,易使其養成享樂主義。而有些家長由于工作和生活原因,與孩子聚少離多,從而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創傷。這些問題都為邊疆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困難。
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是未成年人必備的兩種素質和品質。中華民族團結統一是依靠愛國精神來作為紐帶的,在對邊疆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積極運用少數民族的愛國精神加以引導。例如抗日英雄馬本齋等,以此來對邊疆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還可以構建邊疆少數民族社會、學校和家庭三維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邊疆少數民族學生能夠自覺形成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
思想品德作為對邊疆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礎,可以在課堂上將少數民族中的美德故事講述給學生,使得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亦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到養老院慰問等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質。此外,還可以通過校園廣播的形式加強邊疆少數民族學生對時政的了解,促進邊疆少數民族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邊疆少數民族的自然和文化優勢,積極尋求思想政治教育與少數民族文化的契合點。要把對邊疆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作為教學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穿少數民族服飾或與學生一起感受少數民族特有的節日來增進邊疆少數民族學生對本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學生認識到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命力的源泉,要充分認識并保護少數民族的文化價值,從而實現各民族對少數民族文化的認同。
綜上所述,對邊疆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維護當地社會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舉措。面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特有的文化、風俗習慣、經濟和環境,要積極探索出與之發展相適應的思想政治教育之路,以期能夠促進邊疆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得以提升,進而推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整體思想素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