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杰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當前,信息技術與民生工作的結合日益緊密。作為民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老服務也在轉型升級中加快發展。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養老問題依舊是代表和委員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并有很多涉及智能養老發展的意見和建議。本文圍繞智能養老發展中的這些問題,從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出發,就深入推進智能養老談幾點思考。
我國最傳統的養老方式家庭養老,由子女贍養老人。越來越多的家庭存在著夫妻雙方共同撫養一個孩子,家庭中有四個老人現象。大部分的老年人都希望和自己的子女共同生活,不認同機構養老。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方式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上門服務和社區日托為主要形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目前中國的養老模式以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為主,養老服務發展相對滯后。
當前智能養老的供給中過于依賴技術驅動,追求諸如“物聯網”“云計算”“AI”等最新技術的使用。但缺乏從老年人或老年人家庭出發,從滿足他們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出發,從解決養老服務行業的痛點出發考慮問題。在技術和需求之間存在脫節,契合度不夠。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健康養老產品仍大量集中于低端消費品、入門級電子產品等,在檢測精度、產品續航、運行穩定性等方面存在問題。
隨著智能養老的蓬勃興起,市場中出現了“智能穿戴”“遠程報警”“智能康復”以及“健康管理”等很多類型產品,讓人們耳目一新。但產品所需的持續有效的服務支持卻往往缺位,導致產品功能不能充分發揮,最終被束之高閣,很多產品“不是用壞的,而是放壞的”。
做好新基建應用場景的頂層設計,整合醫、康、養大數據資源,統一數據接入標準,搭建數字安全規范體系,深化公私共享大數據的應用分析、提高市場信息透明度。注重將社區配備的適老化醫療服務設施、生活服務設施和娛樂活動設施改造等傳統基建與新基建有機結合。
通過各種便攜式設備傳感器為老年人創建個人電子健康記錄,這些傳感器可持續收集老年人的物理數據,在線上傳到云中,并在云中創建個人電子健康文件。開始構建基礎平臺,建立網絡通信系統,服務器備份系統,信息保障系統,呼叫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屏幕顯示。整合信息整合基本信息,如老年人、養老保險、制藥公司等。保健專業人員分析了包含實時上傳的保健數據的老年人個人電子保健記錄,以便向老年人返回客觀和易懂的結果。建立信息資源、老齡化信息庫、維護規范庫、檔案、個人信息庫、業務數據庫、評價指標庫。
智能養老,要針對養老服務中的痛點,實現精準服務。一要聚焦照護。技術的最大價值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對養老服務而言,智能養老的首要使用價值是通過科技手段,實現對某一些傳統養老服務的替代。如,用技術減輕人工護理的照護壓力,緩解家庭的陪護壓力。二要聚焦人文。對老年人而言,智能養老產品不能完全替代老年人自主自立,要提高智能養老產品的人文和溫度,圍繞老年人行為習慣、情緒情感等,通過輔助性手段,為老年人“賦能”,增強老年人自理、自主生活能力。
在前期智能健康養老企業、街道(社區)、基地的試點示范工作基礎上,提升智能健康養老技術指標,擴大優質智能健康養老產品、服務目錄和推廣力度,提高機構和老年人對智能健康養老的認知程度,增強技術指標應用示范的帶動作用。以應用示范工程為抓手,宣傳智能健康養老理念,促進智能健康養老產品的大規模應用,加快典型應用的示范推廣。推動產業基礎較好地區建設智能健康養老服務應用示范區。鼓勵地方探索智能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延續性政策,提前布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經過反復調研分析認為,針對我市老齡化形勢,必須樹立大膽創新、敢闖敢試的進取意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大膽探索。養老服務在我省的發展存在很多現實問題。本研究旨在通過云計算思維方式,提出構建智慧云養老服務體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進養老體系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