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杰
(沈陽市中醫藥學校,遼寧 沈陽 110300)
在護理實訓指導過程中,教師在操作講解過程中,往往需要借助于模擬人完成護理模擬操作。此時學生會由于自己并沒有粗略認知,而仔細觀察并在之后實際訓練時模仿教師的每一個行為動作。比如說如果在護理過程中,如果教師隨意掀開模擬病人的被子,在搬動及擺放病人時態度隨意且較為粗魯,之后在各項有關護理技術操作過程中,教師雖然會首先講述到洗手戴口罩工作的重要意義,特別是講述無菌操作在手術中的重要作用及沒有做好無菌操作引發的一系列對苦果。但是由于不方便講話,教師往往會將口罩摘下進行授課,這就在潛意識中給學生建立起了無菌操作不重要的觀念,或者是雖然有無菌操作意識,但是在行為上不知覺模仿教師行為,忽略無菌操作。在授課之前,教師就強調過學生需要將該模擬病人當做真正的病人看待,但是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行為都表明了在護理過程中需要以護士本人主觀上的舒適度作為前提,并不需要考慮到病人的感官,同時無菌操作也只是相對意義上的,只需要做好基本動作,或者是在言行舉止上著重表示一下,就基本符合護理標準,并不會影響到患者傷勢的變化。正是由于此種過于輕浮的態度以及在細節上的隨意,學生在實踐練習護理操作時應用的基本技能或者是在考試時表現出來的行為態度,往往會如教師一樣隨意擺放模擬病人、沒有強烈的無菌意識觀念,無論是程序還是動作等都極不規范,這主要就是由于護理實訓系的指導教師沒有規范動作行為所導致的。
在護理實訓過程中,教師要完成授課工作,首先就是需要使用語言表達,如果在授課過程中沒有嚴謹的應用醫療語言,很容易造成不良影響。比如說在各種注射方法練習過程中,需要學生之間相互進行練習,掌握正確的步驟及方法。但是一部分學生會由于畏懼疼痛或者是內心中的恐懼出現緊張或者是哭泣等狀況,此時指導教師如果沒有考慮到這些學生心理上或者是行為上產生的不適,要求學生堅持忍耐,完成最終訓練。那么教師在語言上給予學生的影響就是認為在注射時避免不了疼痛,病人需要考慮護理人員的感受,持忍耐態度。在此種言行舉止的影響之下,學生會遵從指導教師在課堂中的表現,而并不是聽從在授課時指導教師所表示出的護理人員需要有同情心、耐心及愛心,重視病人的主觀感受,時刻為病人服務的基本準則。正由于教師在實際課程操作中的言行舉止與其行為語言剛好相反,學生此時就會產生懷疑心理,影響到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性,會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質疑教師的表現。在教師言行舉止產生的影響下,學生像模像樣的進行模仿,在注射法練習過程中沒有關注由于注射產生的疼痛,也沒有考慮到病人的身心狀況,不用說給予病人足夠的耐心、關心和愛,而只是思考如何快速地完成注射。那么在此這種思想觀念引導下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具備有足夠的愛心及同情心,無法成為一名標準護士。
護理實訓指導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需要確保自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產生正面影響,盡可能地規范本身教學過程中的動作,準確的完成動作操作,并且將這一嚴謹規范貫穿整體教學操作的全過程,在細節處也做好管理工作,規范每一個細節操作,使學生在思想認知上更為意識到護理這一職業在病人康復時的重要意義。如果學生經常懼怕技能訓練,護理實訓教師需要給予一定的鼓勵態度,以激勵性的語言及動作,鼓勵學生戰勝這一思想上的困難,并且以直視學生眼光的方式,告知學生“在注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疼痛,但是病人為了更快的恢復身心健康,每一天都需要經歷此種疼痛,作為一名優秀的護理人員,此刻我們可以先體會病人由于注射產生的疼痛,并且不斷地改進及完善自己的操作,盡可能在之后進入到工作崗位之后,減少自己注射操作產生的疼痛”。此時。可以使學生踏入工作崗位后能夠以足夠的同情心和愛心,幫助病人走出困境。這樣既能夠使護理職業學生在即將為他人做奉獻的心理上。戰勝關于疼痛的難關,也能夠在之后的注射法練習過程中,考慮到病人身體上的感受,不斷地進行改進及完善,以更為優質的方式。減輕注射中產生的疼痛。使護理學院學生形成良好職業習慣,也培養出正確的價值觀念。
由于各大院校不斷擴招,中醫藥學校生源的整體素質相對也逐漸下降,此時學生無論是理解能力、學習能力還是自控能力等都相對較差。如今院校護理專業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往往只依靠行為的機械模仿,完成操作。因此在護理實訓時,對教師言語行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需要規范護理操作時的動作要領,還必須在學生進行模仿訓練的基礎之上,教授給學生每一步驟護理操作時的實際要求、規范操作標準及目的,要求學生進行記憶及掌握。此時護理實訓積極的指導教師需要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防止由于言行的不規范對于學生的負面影響,使學生在規范化的行動中培養出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成為更為優秀的醫療護理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