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黃威 葉君
(貴陽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0)
近年來,大學生因心理健康問題而出現的自殺和暴力事件越來越多,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對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和疏導刻不容緩。通過不斷的研究和實踐發現,音樂這種跨越言和民族的聲音,能夠幫助學生舒緩情緒、放松心情,并且可以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們的情操和審美。之所以選擇音樂教育這一方式,是因為音樂教育能夠構建生動的藝術情景,使學生有較強的代入感,可以隨著音樂的起伏和音調的變化來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了解音樂中潛在的價值觀念。
大學生的音樂教育就是希望能夠通過對音樂知識的普及和欣賞,能夠讓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有所提高。音樂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體系的某個學科,更看重的是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通過音樂教育可以反映學生對于藝術的理解和認識,能夠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并對美好事物敢于追求。另一方面,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得到提高,在與他人進行藝術交流和互動時鍛煉自身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
音樂主要是通過人類的聽覺來表達一些思想感情,與他人的情感上產生共鳴,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想。通過音樂人們的情感變得更加豐富細膩,同時對音樂的理解也在逐漸得到豐滿。在發忙的工作和學習生活中,音樂憑借她獨有的魅力,能夠對人的心靈都起到凈化,洗滌的作用。音樂教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審美體驗價值。通過音樂教育創造出的藝術情景,讓大學生能夠參與音樂的美妙體驗。讓學生用心靈去體會到音符的變換和旋律的美妙。不同人對音樂的理解,可能稍有偏差,但是優美的音樂都可以讓人們的情操得以升華。此外,音樂的教育包含創造性發展價值。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會激起他們的創造欲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將得到充分展示。長此以往,學生更富有想象力,在為人處事方面有自己的特色,不會出現千篇一律的亂象。此外,音樂也能夠帶來學生的社會交往價值。在音樂的欣賞過程中,同時能夠幫助大學生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會友好地與他人相處,也是音樂教育的一個實施目標。通過合唱、歌舞表演、合奏等多種活動方式,可以讓學生養成團結意識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不僅促進同學們之間的友誼,同時也讓學生的藝術才能得以展示,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平臺。最后音樂同樣也帶來了文化傳承價值。不同時期的音樂均有其特色,是人類歷史長河中非常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代表一個民族的精神財富,值得每個人去學習和傳承。
大學生正值青年時期,心理正處于不成熟和成熟的過渡期,是最具有活力和生機的一個年齡,但也是抗壓和抗挫能力仍需增強的階段。大學生在升入大學之前,無論是生活和學習都是在家長和老師的監督下,遇到困難時,家長和老師能夠及時地發現并幫助解決,但是升入大學后,很多學生就會遠離家長的庇護,老師的監督也會寬松很多,很多事情需要自己獨立解決,但是有些學生就不能及時地適應與成長,在沒有他人的幫助下,自己一遇到困難就會產生情緒失控、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甚至產生過激行為,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上大學之前,許多父母就像孩子灌輸除了學習什么也不能干的思想,給孩子在寒暑假報了大量的學科輔導班。大部分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每日在題海中苦苦鉆研。對于人際交往可能并沒有投入太多的精力,缺少與人交往的技巧。在步入大學后,與之前學習道路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人際交往是必不可少的,若是他們很難適應,在交流中使對方表現出強烈的不滿,再加上性格又有些內向孤僻,便很容易對人際交往產生恐懼,內心缺乏安全感,容易胡思亂想,產生怨恨他人或自己的不良心理。另外,大學的校園是允許談戀愛的,但是在戀愛中,一些人對戀愛的對象過于依賴,缺乏妥善處理戀愛中情感糾葛的能力,稍有波折就會痛苦萬分。一旦戀愛受挫,就會情緒失控、無法自拔,這種負面的情緒若是不能及時地化解,便很可能造成令人惋惜的后果。
雖然說大學要求多方面全面發展,但是對學習成績的重視并沒有減少,大學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并且學習上的挫折對大學生的影響是最為顯著的。大學生的學習過程更看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律性。大學中所學的知識并不比以往其他學習階段的難度小,所以仍需大學生投入大量的精力,但是,大學的時間是比較寬松的,可以靠自己來掌握,不像高中會有老師來進行嚴格監督。這樣一來,很多缺少自律與自我安排的人,就會感覺學習壓力比較大,而且,大學的競爭也是十分激烈的,一些學生想要名列前茅,拿到各類比賽的獎項和獎學金。但是成績總不理想,就會感覺到無助與壓力沒有人能夠給自己及時地鼓勵,又缺乏心理上的幫助與疏導,久而久之,心中就會十分焦慮,造成心理上的一些問題。
音樂可以幫助學生發泄情緒、安撫心靈,當學生們感到生氣或憤怒,可以借助大聲唱歌或肆無忌憚的彈奏樂器來發泄情緒,使心中的怒火都排出去。在學生緊張焦慮時,可以試試平靜輕緩地音樂,讓心情隨著緩慢地音調逐漸放松下來。人有悲歡離合,音樂也是這樣,有的清新歡快,有的低沉悲傷,有的鼓舞人心,也有的催人淚下。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理要聆聽不同的音樂,這樣才能有效地控制并調節人的不良情緒,音樂教育便可以通過音樂的這一特點,幫助學生調節情緒,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昔日,孔子教學生學習“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的“樂”指的就是音樂,《論語》曰:“興于詩,立于禮,成語樂。”可見,音樂教育在學生道德價值觀形成方面有著重要作用。音樂教育是一個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音樂教育中思想政治的教育便是一種美,學生們欣賞它,體驗它,將其深刻地埋在心中,并通過各種形式實現它。就像抗戰時期的《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等歌曲,激勵著一代代的中華兒女,他們唱著歌,拿著槍,闖過槍林彈雨,克服千難萬險,去奪取一個個勝利。這些歌曲,在當今重新唱起,仍能讓不少人依舊熱血沸騰,喚起學生振興祖國的激情。通過音樂教學,可以喚起學生高尚真誠的情感,升華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有利于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人的性格不是天生帶來的,而是在后天逐漸養成。需要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去塑造和完善。大學生通過音樂教育了解音樂背后所蘊含的一些生意,能夠停下匆忙的腳步,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從而學會關心他人,理解他人。自己的思想情緒不僅得到了及時的調整,同時讓自己融入這個世界,實現人格升華。在《成都》火的那段時間,歌詞中提到的成都南邊的某條老街也迅速火了起來,那里總是人山人海,絡繹不絕,這是因為人們受到了歌詞的影響,都想要感受一下歌曲所描繪出來的場景。在音樂教育中,若是教師有引導性的教學生一些歌曲,讓他們感受到歌詞中所描繪的美好,可能在現實生活中,也會像歌詞中所描述的那樣做,這樣,一些學生的心理問題或許會在歌詞或旋律中找到解決方法,心中的心結或許就會解開。除此之外,隨著音樂教育不斷地普及,一首首動聽的音樂之間相互聯系和想象,讓學生的思維進一步地得到發散,在潛意識中能夠創新出屬于自己的樂曲。這就充分表明音樂教育不單單是向學生說明音符和五線譜,而是通過這些讓人類的抽象思維得到調動,充分挖掘部分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興趣愛好并加以放大,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
大學校園可以通過一系列方案的制定,從而開展相關的校園音樂活動。大學的學習不只僅在于課程上,更在于一系列的考試,入黨,就業等人生必經的過程,這些都會給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一定的壓力和負擔。如果學生的心理得不到及時調節就可能會導致一些過激行為,害人害己。通過音樂讓大學生緩解心理壓力,讓壓抑的心靈得到釋放。也增強了自信心。每月可以組織院系隊伍和校級隊伍定時展開音樂文化交流或者音樂節,讓校園內的大學生能夠加深對音樂的了解,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素養。
結束語: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各種壓力,可能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而音樂教學可以幫助大學生放松心情、調節不良情緒、培養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潛移默化的影響行為和認知等,對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