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紅梅
(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第一實驗中學,山東 聊城 252000)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是每一個老師不斷追求的目標,它是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師生完美配合的結晶。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高效率的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同時還要以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為核心呢?我將從三方面入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的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鉆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4.1普查與抽樣調查》教材給出“我國土地使用情況”的調查,這一問題情境學生并不熟悉,難以理解。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了三個學生熟悉的問題:1、學校應為學生定做什么顏色的校服?2、學校門口賣雪糕的老大爺該多進哪種牌子的雪糕?3、聊城市2009年的人均純收入為多少元?讓學生交流解決的方法,從而引出普查與抽樣調查的概念。
教師在課前也要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于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比如“汽車從聊城駛向200千米外的濱州,它的平均速度為100千米/小時,則汽車離聊城的距離s(千米)與行駛時間t(小時)的函數關系式是。”學生在解決此問題時理解題意發生偏差,作成s=200-100t。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題意畫出線段圖,分析s與t分別表示什么,此問題就迎刃而解。
課前根據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制作好教學所必須的教具或課件、學生操作的學具等,不但能大大縮短教師講授的時間,而且能幫助學生更直觀的理解知識。如:在教學《1.1我們身邊的圖形世界》時,我用硬紙板做了棱柱和棱錐,讓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從而體會和感受幾何體的概念。我還讓學生課前每個小組準備十五個硬紙板做的小正方體,讓學生通過剪開不同的棱,來自己尋找正方體的十一種表面展開圖。再如學《我們身邊的軸對稱圖形》時,讓學生尋找具有軸對稱性的圖片;學習平行線時,為學生準備用小棒釘成的三線等等。這些課前的準備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大大節約了課上的時間,為學習研究新的知識提供了充分的保證。
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于活躍狀態,積極地探索知識并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就是一節高效的課,成功的課。調動學生思維的幾點做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愿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統都會落空。”設計適當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牽引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才能使課堂高效,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學習《多項式乘多項式》時,恰逢上海世博會的舉行,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情境:“汽車從高唐出發,以a千米/小時的速度行駛,經過t時到達濟南。然后,汽車速度比原來增加b千米/時,行駛時間比高唐到濟南多用w時到達上海。從濟南到上海的行程是多少千米?”學生有了興趣,因而思維也活躍起來。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學生學習的效果。在和諧的氣氛中,在充滿自信的時候,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課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為此,在學生獨立學習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從課前預習開始,到課內探究和課后幫教,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的積極性。我們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課堂更大面積高效做準備。在學習解一元一次方程時,在課堂上實行A、B班對抗、小組加分的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學生們都感到緊張有趣。此外,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小組討論、板演比賽等方法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的眼、口、耳、腦等動起來,讓思維也運轉起來,讓個性得到自由的張揚。
在課堂上學到了知識后,學生就會有一種表現的沖動,這時我們的教學就要注意一個必要的環節:課堂的訓練,也就是學生的自動階段。部分教師喜歡把訓練的時間安排在課后,布置大量的作業,致使學生課余大量的時間埋在大量的作業中不能自拔,教師課余的大量時間消耗在作業的批閱上、精神疲憊。學生和教師就在這樣惡性的循環中失去了學與教的興趣。熟不知,課堂是最佳的訓練時間。因此,每節數學課應當在教一教、議一議、練一練中完成,還要保護好學生的積極性,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盡量讓每位學生獲得成功體驗,成功越多,學生的自動越充分,課堂效果就越好。因此,課堂訓練一定是高效課堂的必要環節。
新課程對教學活動中師生角色的定位是“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更加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并對教師的指導性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自然體現其必不可缺的指導性。在高效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首先必須具備適時性,例如當學生的自主學習偏離了教學目標時,教師必須通過適時的指導引領學生回歸“大道”,為教學目標的達成保駕護航;比如學習《可能性》時,學生在擲硬幣的游戲中樂不思蜀,教師及時的總結能引導學生從游戲結果中總結知識。
總之,提高教育質量,關鍵在課堂,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教師的生命價值更主要體現在課堂上,只要我們每個數學教師積極投身于課堂教學改革,用自己的眼光發現問題,用自己的思考分析問題,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相信數學課堂必將充滿朝氣與活力,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也一定能大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