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會英
(河北省威縣實驗小學,河北 邢臺 054700)
課堂提問是提升教學效率的有效技能,然而,將課堂提問有效地應用是一門學問,有效地將課堂提問融入課堂教學中,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老師需要巧妙地將教學設計成各種問題,讓學生白發解決問題,從根源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特級教師于漪說過:“課的第一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課文的重要信息,精心設計提問,運用富有激情的話語,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在生疑、解疑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如在教學《將相和》一文時,用富有激情的話語把學生引入文本,提問學生:“同學們,讀了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將’和‘相’為了什么事鬧不和?后來又是怎樣和好的?你想知道嗎?”簡短的幾個問題牢牢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學生們會爭先恐后地打開文本閱讀起來。這樣的提問,會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課堂提問要巧妙合理,構思巧妙的問題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去探究,從而獲得知識。因此,教師設計問題要緊扣教材,突出重難點,具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對課文內容進行有效地概括、理解、賞析和感悟,做到適時適度,靈活多樣。同時,適當設計一些多思維指向、多思維結果的問題,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如課文《海底世界》具體介紹了海底世界的奇異景色和豐富的物產,具有思路清晰,首尾呼應的寫作特點。在教學時,教師圍繞這一特點進行提問:“課文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特點?又有什么關系?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景色奇異?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物產豐富?”等系列問題。從全篇文章思路著眼,幫助學生弄清了課文開頭是以提出問題引起全文,結尾以回答問題總結全文,開頭和結尾一問一答首尾呼應,并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使學生對全文的脈絡形成完整的印象,加深了對文中“物產豐富”這一重點段落的理解。
蘇聯教育家達尼洛夫主張把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積極思維結合起來,提倡學生主動探求知識,啟迪學生根據已知的去開拓未知。這就是說,我們廣大教師要善于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知識拓展,實現學習的遷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通過品味語言、感悟形象來體會文章的主題,還要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關注生活,進行拓展延伸,深層次感悟文章主題。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應圍繞升華主題這一目標設計提問。如在教學《鯨》這篇課文時,學生通過閱讀了解鯨的特點、種類進化和生活習性等,教師就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如讓學生思考如何保護海洋動物。當學生為保護海洋動物出謀劃策,懂得了如何保護動物時,教師再讓學生進一步探討:人類如何保護自然。學生通過討論暢談人與自然的關系。這樣教學,不但升華了課文主題,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教學效果。
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認知領域主要有識記、領會、應用、創新四個層面。過于簡單的提問不需要學生深入思考就能解決,很難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熱情。反之,非常難的問題會讓學生找不到解決辦法,學生的自信心將會受到影響,產生消極情緒。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置問題時,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握好問題的難度和梯度,讓學生通過思考與交流解決問題,這樣他們更有成就感,更愿意主動投入到學習中,進而實現快樂式學習。如在教學《狐貍和烏鴉》時,課堂提問可以設計從識記、理解再到創新這樣的梯度進行。即識記型問題,從整體上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狐貍見到烏鴉嘴里叼著一塊肉后,它對烏鴉說了什么話?烏鴉對此是如何反應的?理解型問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狐貍用什么方法騙到了烏鴉嘴里的肉?你如何看待狐貍?創新型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烏鴉發現自己被騙后,會想些什么呢?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的評價環境,運用有效的評價手段,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調控、診斷功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把教師當作交流的伙伴,把自己的表情,語氣和手勢,都看作是為學生服務的手段。此外,教師的激勵性評價要面向全體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進行激勵性評價。如在教學《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時,我讓學生談談對居里夫人的印象。學生們的發言五花八門,觀點各異,但對于孩子們的發言我沒有做任何牽引,只是給他們鼓勵性的評價。孩子們有了一個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思維的空間,熱情空前高漲。在接下來的交流的過程中,瑪麗一個個性格特點被找到了,原本不易理解的課文“解決”了。教師在教學中恰當適度地運用激勵性評價語言,會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品嘗成功的喜悅,從而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和師生關系,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提升教學質量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
總之,課堂提問是藝術,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架起探究新知的橋梁,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催化劑。教師在教學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有效利用課堂提問指導學生學習,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