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亮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海拉爾第一中學,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0)
核心素養視域下對于高中學生化學課程教學的探索,不止步于常規性的課堂模式,而是結合本校的教學需求和學科進展,在眾多化學教師的共同努力下為學生量身定做出更加適合他們的選修課程。校本課程的研究和開發能夠幫助高中學生更加認真對待這一門科目,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學科知識和養成社會發展所要求的化學核心素養。
校本課程的推進是在新課程改革的政策背景下出現的,目的在于實現教學的特色化創新改革,在各校區進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特色重點學科課程的開發。從宏觀層面看校本課程需要結合學校的具體情況和學科本身的教學狀況進行專業和科學的編寫,能夠帶給學生更多新鮮、有趣的課堂,這種專門為了學生而設計推出的專屬課堂能夠展現出學校對于教育工作的重視,通過制定課程的形式實現突破性教學進展[1]。從微觀的教學策略上看,校本課程的開發不是探索更多的興趣教學,而是立足于學生常態學習中的這些主要學科進行個性化的編輯,在大一統的教學課程中能夠凸顯出獨特的價值作用。
校本課程的優勢其一在于能夠調動各學科教師們的教學動力,認真對待當前的教學工作,在總結教學經驗和學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集結學校教師群體的智慧,編制出更多有益于學生理解和知識深化的課程。其二在于課程與學生的適配性更強,與針對全國范圍內的教學模式,校本課程更加具有針對性,合理地對應學生的科目進行適時地改革。其三在于能夠顯示出學校的教學特色,從課程的編制和實施的過程,能夠將學校教學理念進行對外輸出,在科學的課程設置中體現學校教學質量。
開發課程的第一步需要明確課程的方向性要素,這是進行課程編制的關鍵環節。在方向上需要與傳統課程有所區別,教師們需要根據現階段化學理論的發展變化情況進行新興知識和實踐的更新,是課程能夠跟得上時代的發展,更加符合社會需要。例如,在人教版化學必修二中對于“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一節中,保護環境的措施從“低碳出行”到現在的“新能源汽車”,都是為了減少化學燃料的使用,來保護我們生存環境,新能源汽車就是在時代背景下出現的新產物,學生在學習加強對此的了解。
從教學內容的開發中還是需要立足于化學的基礎理論知識進行拓展,不能完全脫離當前的教學進度,選擇更加適合學生的,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進行課程內容填充,進一步深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金屬的腐蝕和防護”中,需要基礎生活中腐蝕的原理深化理解,通過對應的化學物質反應隔絕達到防護的目的,這些都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探究化學實驗的過程。將其作為一種專題性的校本課程,進行重點的講解和探究。
校本課程的教學模式也應與傳統課堂產生差異,通過提升學生興趣點來達到教學目的。可以采取教室內開展教學的模式,也可以嘗試開發和錄制線上的校本課程,使學生實現自由的學習空間。在教學模式中可以更加趣味化,貼近學生的生活,例如,可以在探究化學物質時對生活中常見的香煙展開研究,對于尼古丁、一氧化碳等物質的有害性進行詳盡分析,從而提醒學生們吸煙對于身體的危害性。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從多方位加強校本課程的效果。
課程的開發與完善離不開學生的參與,作為課程發布的對象,學生的意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發布調查問卷征集學生的想法,根據其中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展開課程調整,與學生一起不斷致力于完善校本課程的系統性和創新性。
在進行常態化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接受校本課程的介入,需要慢慢給學生灌輸課程教學優勢,在提升化學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開展更多的化學技能拓展,促進學生對化學實驗步驟流程的熟悉,以及對于器具、設備的正確使用。要使校本課程在化學教育中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不斷探索化學這門課程與生活、與技術之間的關系。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校本課程的實施和推廣,不斷掌握創新學習能力和對于知識的理解力。
校本課程相較于傳統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能夠根據本地的情況展開生活化教學,例如在沿海地區給學生講解課本中“海水的綜合利用”一課,可以實際接觸到海水,并通過收集、實驗去真實研究凈化和利用的過程。校本課程引導學生跳脫出傳統學習思維之外,展開豐富合理的學習想象力,在化學實踐中發掘新大陸。
在實施正式校本課程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探討,增加互動頻次的過程中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對于校本課程的滿意度,可以針對學生的興趣方向展開有目的性的課程實施策略,不斷改進課程機制。通過效果進行化學學科進展的評估,開發出更多科學、可持續、獨具特色的課程。
綜上,學校聯合化學科目教師組針對本校學生的特點展開針對性校本課程的開發,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具有更多課程選擇的權利,充分評估化學學科特點和學生自身水平的基礎上進行校本課程的目標性實施戰略。在普通化學課程已經落后于學生個性化發展時,校本課程的實施能夠彌補這種教學差異和不足,增強學生的化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