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莉
(江西省贛州上猶縣城區幼兒園,江西 贛州 341200)
高素質人才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創造力、智力較普通人高度發展。社會中高素質人才缺乏,而社會性與創造力、智力、非智力方面有密切聯系,因此從幼兒入手,重視培養幼兒社會性,為社會人才工程打造好基礎至關重要。
網絡信息時代的來臨,將淘汰不能適應幼兒教育的幼兒園家園共育模式。因此,家園共育陸續開通微博、微信幼兒園網站以及郵箱作為新的教育工具。微時代下,家長與幼兒園之間有效溝通需要借助網絡技術和互聯網軟件實現。微時代下現代幼兒園家園共育新模式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實現家庭與幼兒園真正互動,圖文并茂的呈現多元化主題,多角度參與,向家園幼兒園共育模式注入出新的時代活力。
以往幼兒園需要家長配合工作,家長主要起輔助作用,只是被動順從要求,主體地位缺失,忽視主動參與。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密切接觸孩子,幼兒園教師是除了家長以外與幼兒接觸最頻繁的人,家庭教育應與幼兒園教育合力促進發展幼兒社會性。幼兒園要與家庭形成互補同步教育,在雙向互動中,鞏固家長主體地位,轉變教育理念,攜手共同提高科學育兒水平。
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幼兒在這樣的環境下往往容易形成個人主義,以自我為中心,充滿孤獨感,喪失為家庭貢獻力量的自信。因此,家長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很有必要,找準側重點,根據各年齡階段幼兒的心理、生理發展特點,從社會性行為、社會性認知和社會性情感著手,培養幼兒品質、個性、自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幼兒園家園共育應積極探索朝著深層次發展,在互聯網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微時代下,讓家園與幼兒園教育觀念達成一致,實現雙向互通有無,滿足幼兒身心健康成長需要。
1.由于幼兒家長層次不同、類型不同,教師、園長、專家幫助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念,向其傳授科學育兒知識,可以將家長分類開辦層次不同的小型講座,討論與講課相結合分別授課。
2.幼兒園定期開展家庭教育座談會、交流會,讓家長互相溝通、互相啟發,擺事實、講觀點、談經驗,教育有方的家長可做骨干發言,向其他家長傳授教育經驗。
3.開展親子活動。例如,“親子運動會”、“親子手工達人秀”。
4.幼兒園各個班級門口設置各式各樣的“家園聯系欄”,總結每周教學內容、教育方式、飲食衛生等等。為了和家長有效配合,還可以將實踐工作材料進行整理,供家長攬閱。
5.教師收集日常生活學習幼兒微笑瞬間,拍攝記錄,將照片整理上傳朋友圈家里成長檔案,家長和教師都有權限修改或上傳照片、添加文字。由此家長和老師能夠實時掌握幼兒的學習生活情況,強化幼兒園與家園共育。
社會公共場所有公園、廣場,社區資源有郵局、銀行、學校等等,這些完善的設施為開展幼兒教育活動提供場所。幼兒園可以采用“請進去、走出來”的方式,豐富教育活動。例如:定期開展消防演習,讓幼兒近距離感受消防官兵的偉大;帶領幼兒參觀向往的小學,樹立目標;邀請愛好足球的家長與社區足球俱樂部教練一起教幼兒踢球。
微時代下,幼兒園可通過QQ、微信等通訊工具與家園共育,實時傳達幼兒園通知、家長需求、以及雙方溝通幼兒情況的信息,實現家長與幼兒園雙方無障礙溝通。比如新入學的幼兒,家長往往不放心,想要急切了解孩子的入園情況,教師發給家長拍攝幼兒參與學習活動的照片,緩解家長情緒焦慮,加強家園與幼兒園之間的互動,獲得家長理解支持后,引導家長站在幼兒角度挖掘幼兒優點,幫助家長科學育兒,樹立正確教育觀念,提高教育能力,使其更配合教育幼兒的工作。為了確保家長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幼兒教育,教師要與家長達成共識,在思想認識和教育理念上達成一致。部分年輕家長工作繁忙,不能抽出大量時間參與各項家園教育活動,幼兒園借助移動網絡構建溝通平臺,促進家長和幼兒園、家長之間的互動交流。
綜上所述,微時代下幼兒園與家園共育模式是一種圖文并茂、形式豐富多彩,記錄幼兒在家庭和幼兒園日常生活學習情況的互動模式,此模式為家長和幼兒園提供便捷的溝通,良好的教育體驗。幼兒園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創新家園幼兒園共育模式,促進家庭與幼兒園發揮價值和功能,使家長和教師更加便捷自由參與到幼兒教育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