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喜秀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東江源小學,江西 贛州 342100)
解決問題是數學的核心,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在教學時,教師應著眼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經驗,開啟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在過去的教學中,學生要解答的問題都是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直接提供給學生的,一般學生不主動給老師提問題,同時解決這些問題時學生只是找答案,不動腦想想為什么要解決在這個問題,就可以迅速地進行解答,當然也就無所謂探索。正是由于這些,學生在解題中想起的僅僅是一種表面的知識,而對解題起重要作用的思維方式,數學思想、情感、堅強的意志這些隱性因素不能有效地在學習中得到培養。所以,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方法、思想上的全面發展,有較強的問題意識,首先要設計生動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深入問題中。例如,我執教的《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在創境激趣這一環節中,以生活實例逛公園引入:我出示課件,美麗的公園,公園大門口擺放著五顏六色的鮮花,盆數都是整十數。我告訴同學們今天進公園需要買一張特殊的門票,根據鮮花提數學問題,由于低年級數學以加減為主,課堂上孩子們提問題的積極性非常高。可見創設生動的情景不僅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同時在生動的情境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充分引領,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體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使其在探究中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在小學階段,運用比較多的解題方法,除分析法、綜合法外,還有畫圖、假設、列表、枚舉、倒推、轉化、操作等。然而,任何一種方法都要以理解題意為前提。解決問題之前應該理清思路,弄清問題。經過有條理的思路,選擇正確的解題方法,以便快速正確解題。例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四則運算》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師提示: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先算什么,該怎樣算,說出算理過程。此時老師巡視,在小組內適當加以點撥:“6天里有幾個3天”或“每天接待多少人”,小聲提醒學生的注意。這樣大家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就能很快探究出解題的多樣方法。又如,利用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版四年級下冊《植樹問題》例1,“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師先通過手指的間隔,再引導學生畫出線段圖;學生討論可能得出100÷5=20(棵)。此時教師要有效地引導,因為老師的關鍵話語能激起學生的思維,師:“這里共有20個間隔,所以一共要栽多少棵樹”。學生會根據剛才手指間的間隔,想到20個間隔,應栽21棵樹。課堂的生成,有利于訓練學生縝密、深刻、靈活的思維品質。因此我們教師要抓住課堂的生成資源,并利用好這些資源,有效進行教學。
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得到不同的解題猜想。當解決問題的思路不唯一時,就需要教師組織一定形式的數學交流,使彼此能從他人處得到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多的活動經驗,在這個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的請學生進行辯駁,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只起到引導的作用,最終選擇出最佳的解決方案例如,在進行四則運算的簡便計算時,只要計算正確,結果都對,可是我們要培養學生簡便計算的能力,怎么辦?展示對比是很好的方法,通過多次對比孩子們自己發現,簡便運算既速度快又正確率高,何樂而不為呢?
強調數學應用,不全是回到測量、制圖、會計等教學活動,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運用,教學中要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從小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認為,應用題教學對于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起著重要作用。然而,實際教學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滿意。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是一個怎樣的數學問題,常常隱蔽得更深,需要學生排除更多情節內容的干擾,把它抽象成數學問題;解決這一問題到底需要哪些已知條件,得由學生自己去尋找、識別,而且問題的答案往往不止一個,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合理的選擇,因此,解答應用題的技能不一定都能遷移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例如我執教的《長方體的表面積》一課,在教學時我做了這樣的處理:
一臺洗衣機,長0.8米,寬0.6米,高0.7米,給這個洗衣機做一個外罩,求外罩的面積。追問:你知道洗衣機外罩是什么樣?這樣就需要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和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來思考,通過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思考再讓學生計算,這樣做更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是小學數學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每個數學教師都在探尋著培養學生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條路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挑戰,才引得眾多數學教師“上下求索”。這一過程雖然復雜而漫長,卻也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