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冬玉
(平潭嵐華中學,福建 福州 350400)
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初中階段課程體系中重要構成要素,在學生信息意識、信息素養的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互聯網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日趨深入化、多元化,特別是對于與互聯網技術密不可分的信息技術課程來說,表現更為明顯。因此,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借助智能化、網絡化的互聯網技術,突破傳統信息技術教學困境,構建開放性、多元性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投入到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從而提升學習效果,增強信息素養。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涵蓋了網頁設計、Flash動畫制作、辦公軟件操作等內容,而這些內容都與互聯網技術息息相關,且部分教學內容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習難度較大。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引入網絡課程資源,實施分層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理解信息技術知識、提升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利用互聯網資源,逐層分解課程內容,以降低課程學習難度。此外,在分層教學的基礎上,教師還可組織學生組建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都由不同層次學生組成,并選拔一名信息技術課程基礎扎實的學生為小組長,并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帶動作用,幫助其他小組成員更好地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知識,從而提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整體效率。
互聯網+時代,學生可借助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設備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工具,具有篇幅短小、內容精煉等特點,學生利用課余碎片化的時間便可以完成微課學習,同時還可通過反復、多次的觀看、學習,幫助學生更好理解信息技術課程中的重難點知識,從而有效提升學習效率。例如,在網頁設計教學中,教師可提前將網頁設計中的重難點內容,制作成微課,為學生課前、課中、課后學習提供便利。此外,為了進一步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教師在利用微課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時,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多實踐,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更加深入地理解網頁設計中的重難點知識。
“互聯網+”時代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教師了借助互聯網教學平臺,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內容展開自主探究,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學生會針對發展的問題展開推理判斷、邏輯分析,從而對信息技術學科知識形成自我理解與認知,構建更為清晰的信息技術知識網絡框架。以《制作多媒體演示文稿》這部內容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在課前將教學課件、微課等教學資源上傳至互聯網教學平臺,引導學生自主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探索、學習,讓學生親自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加深對多媒體演示文稿操作方式的理解與記憶。在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有學生提出:在進行將文本框插入演示文稿這一操作時存在問題。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教師應予以耐心指導與點撥,以啟發學生探究思路,找到問題解決方法,從而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互聯網教學平臺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引入,能夠為學生進行該學科學習提供明確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積極發表自身對相關問題的看法與觀點,學生們暢所欲言、群策群力,遠比自己苦苦思索學習效率更快,效果也更好,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使得課堂氛圍更加活躍,促使學生在小組同學的帶動下,更加積極地參與探究與討論。此外,開展互聯網教學平臺支撐下的小組合作探究,還可有效開闊學生視野,發散學生思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以《EXCEL圖表制作》教學為例,教師可先通過互聯網教學平臺將制作好的圖表推送給學生,然后引導學生就圖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修改的地方、該如何修改展開小組探究,在合作探究中,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發表自己的修改意見,并認真傾聽小組其他成員的觀點,從而在討論中獲得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問題分析、處理等多方面發展。
“互聯網+”時代,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大廣大教師的認可。翻轉課堂真正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體地位。與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相比,翻轉課堂模式為師生提供了更多交流互動的機會。在互動交流中,教師能夠更加及時地發現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學習中存在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地解決。例如,在結束《Flash動畫制作》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后,教師可為每個小組布置拓展性練習作業,小組成員可借助互聯網相互探討問題解決方式,并最終將制作好的動畫作品上傳至互聯網教學平臺,由教師進行統一點評,并匯總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在后續的課堂教學中進行鞏固講解,幫助學生解決信息技術課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障礙。
總之,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教師只有構建特色化、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空間,才能有效滿足新時代學生信息技術課程學習需求,讓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相關知識、掌握相關技能的同時,能夠遷移、運用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將學生培育成具備信息意識、信息素養的新型人才。